69歲時,戴恒義成為扶貧小組長 走上扶貧路 2005年的一天,泰興市十里甸殷王村村支書找到戴恒義,告訴他,村里想組織一個扶貧小組,幫助村里那些生活困難的家庭。 “你當過我們村村主任,對組織工作有經驗,希望你能擔任扶貧小組長,帶領大家幫助貧困戶脫貧。”村支書誠懇地說。 此時距離戴恒義從村主任的位置上退下來,已經有20年。望著村支書懇切的眼睛,戴恒義猶豫了。 戴恒義全家7口人,老伴年老多病,喪失勞動能力在家,兒子患有肌肉萎縮癥,常年臥床,孫子要上學,媳婦在打工,家中的7畝多田全靠他一個人打理。 戴恒義坐在兒子床前,想起在村中工作時的點點滴滴,“家庭雖然困難,咬咬牙,能撐過去。村里還有許多困難群眾,比我生活更加艱難,我想幫助他們,讓他們能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想到這里,老人愉快出任了這個無權無職、唯有奉獻的扶貧小組長,成為一名扶貧志愿者。 這一年,戴恒義69歲。 兩難的選擇 四組村民張龍慶早年喪妻,好不容易將兩個兒子拉扯結婚成家,誰知兩個兒子都不幸患肝癌先后去世,接著兒媳婦改嫁,家里就只剩下了他一個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張龍慶又患上了嚴重的前列腺炎,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氣,選擇跳井自殺。 戴恒義把張龍慶救起送進醫院救治。一方面找政府幫他解決醫藥費,另一方面安排人照顧他。 正值夏收大忙,戴恒義白天忙得骨頭散了架,晚上一吃完飯洗了澡又立即趕到醫院和張龍慶談心。前后14天的照料,光護理費就墊了400多元,不僅治好了張龍慶的病,也鼓起了他生活的勇氣。 2011年2月18日,張龍慶突患眼疾,雙目幾乎失明,又流露出不想活的念頭。戴恒義一面安慰他,一面掏錢送他到醫院開刀治療。 當時戴恒義的兒子萎縮性肌肉炎已經到了垂危階段,一邊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一邊是無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在他心中誰也放不下,只好委屈自己,沒日沒夜的兩頭照應。 經過10天的治療,張龍慶的眼疾治好了,可戴恒義的兒子卻不幸于2月28日去世。 張龍慶拉著戴恒義的手泣不成聲,戴恒義安慰他:“你放心,我活著一天,都會盡力幫助你。” 這一年,戴恒義75歲,他失去了兒子,卻還在扶貧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一群志愿者 “作為扶貧志愿者,僅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除了自己全心全意地幫助村民,戴恒義也發動群眾,依靠集體力量幫扶那些困難戶,幾年來已發展扶貧志愿者42人。 殷王村七組奚玉平患肝癌3年,兒子在西安交大上學,一家全靠妻子戴子蘭承包魚塘維持生計。今年8月29日凌晨,戴子蘭在捉魚時不幸淹死。 戴恒義第一個趕到現場,并帶去200元捐款,同時召開扶貧志愿者會議,發動募捐,半天時間籌到捐款3000多元。可誰也沒料到,奚玉平當晚也因肝癌暴發而亡。 這是戴恒義從未碰到的事,他又捐出了400元,其他志愿者也紛紛送錢上門,連鄰村的扶貧志愿者也捐來4000元,最終共籌款86700元。除了辦好奚玉平兩口子的喪事外,戴恒義把剩下的5萬余元直接打到了奚玉平的兒子奚宏亞卡上,確保他上完大學。 幾年來,戴恒義通過多種形式發動社會能人捐資助困,共籌集扶貧資金11.25萬元,先后資助了30多個貧困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