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放棄原本舒適安逸的生活,義務照顧肢體殘疾的麻風病康復者; 他們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時光,與非親非故的麻風病康復者同吃同住; 他們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14名義工。2009年秋起,他們先后來到泰興市濱江醫院,即“麻風康復村”,義務照顧寄居在這里的250多名麻風病康復者。 給他們家人一樣的關愛 2009年秋, 金錦淑從哈爾濱來到泰興,在濱江醫院“麻風康復村”當起了義工。 身材矮小纖瘦,目光慈祥和藹,衣衫儉樸泛舊,這是金錦淑給人的第一感覺。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和幾位義工給老人們織腿套。 “腿套是把舊衣物拆了重新織的。”金錦淑說,“目前村里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腿部殘疾者多,現在天氣冷了,沒有腿套保暖很容易受涼。” 走進一間屋子,金錦淑熟稔地向一位小腿截肢的老人打招呼。老人高興地“啊啊啊”,不知說些什么。 金錦淑含笑地點點頭,抬手抹去老人嘴角的口水,給了個大大的擁抱,“我們帶了腿套,這樣就不冷了。” 老人聞言,乖乖地坐在床邊,讓金錦淑給他套上腿套,一只殘手來回撫摸溫暖的毛線,眼睛笑成一條縫。 “有政府的照顧,雖然老人們衣食無憂,但缺乏家人的關愛。”金錦淑說,“我們就是要給他們家人般的關愛,給他們生命的尊嚴。” 她講述了自己剛來“康復村”的經歷。 80多歲的周奶奶是她照顧的第一位老人,醫生斷言她活不了多久。老人孤苦伶仃地在“麻風村” 生活多年,對她而言,死亡甚至是一種解脫。金錦淑喂她吃飯,她把嘴抿得緊緊的。 “我不放心,搭了張床在她屋里,整天守在她身邊。”金錦淑沒事的時候就牽著老人的手,和她說話,跟她擁抱,給她愛的關懷、生的力量。 漸漸地,老人開始接納這個瘦小的陌生女人。“我喂她吃蘋果,她不吃。我說:‘奶奶,蘋果好吃的。’看我咬了一口,她也吃了。”金錦淑笑著回憶。 在金錦淑的照料下,3年過去了,周奶奶仍然健在。來到她的屋子,我們看到她正用綁著勺子的殘手,一勺一勺地吃著米飯,歪斜的嘴巴“吧咋吧咋”地細細咀嚼。 看到有陌生人來,老人很開心,把還沒吃完的午飯撤下去。“她認為這樣子方便你們拍照。”金錦淑解釋,村里難得來個生人,老人們平時很寂寞。臨走之前,周奶奶對我們“啊啊”地“說話”。金錦淑翻譯:“周奶奶說:‘你們再來。’” 聽說義工要走,老人哭了 40多歲的鞠文泉是泰興本地人,2010年5月來到“麻風康復村”當義工。 “鞠文泉照顧的張爺爺是這里病情最嚴重的一個。”金錦淑介紹,60多歲的張爺爺腹部有一塊海碗口大的潰爛傷口,每天都要清洗包扎。 “一開始,張爺爺不愿意給我看傷口。因為遭的白眼太多了,他們不相信生人,怕別人笑話。”鞠文泉說。 想到張爺爺傷口潰爛得厲害,鞠文泉心里很著急。“但急也沒有用,我只能天天和他聊天,消除他的戒備心。”皇天不負有心人,張爺爺終于被鞠文泉的誠心打動。 每天,鞠文泉都會花1個小時悉心處理老人的傷口。先用溫濕的毛巾擦身子,再用生理鹽水認真清洗傷口,最后用干凈的布條綁好,動作輕柔嫻熟。“我以前也不會包扎,還是到這里才學會的。”鞠文泉憨笑。 經過1年多的照顧,張爺爺已離不開鞠文泉。張爺爺常常說:“就是家里人也做不到這樣啊!” “老人們有時候像孩子,很依賴我們。”來自河北的張滿倉說。 他告訴記者,前不久有位義工打算離開這里,去更缺乏人手的地方。老人們知道后,哭著不讓走。這位義工深受感動,又留了下來。金錦淑說:“每次我一說走,老人就哭,所以有時候我只能偷偷地回家一次。” 老人們已經和義工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從家人朋友那里得不到的關愛,在義工這里得到了滿足。很多義工為此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時光。在春節、中秋這些合家團圓的節日里,義工們都和老人一起度過。 義工趙明生和張吉蓮是泰興市黃橋鎮的一對老夫妻。“今年春節,我們是在村里過的。”趙明生告訴記者,其實家人一開始也不支持,后來兒子認為“爸媽覺得活得有價值就行”,也開始支持了。 心靈的麻風更可怕 多年來,對麻風病的恐懼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心中。即使康復了,麻風病造成的肢體殘缺、相貌可怕,也讓不少人退避三舍,甚至包括家人朋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康復者說:“我是出去了又回來的。”痊愈后,他回到家里。可是家人不吃他做的飯,把他用過的碗筷都扔掉。他去店里買東西,人家不賣;他去集市上賣菜,沒人敢買。“一氣之下,我就回來了。”他語氣無奈而又不平。 “80后”義工牛改云說起最有感觸的事情,她眼眶有些泛紅:“幾天前,患病多年的秦爺爺去世了。可是本村人沒有一個把他領回去,他只能孤零零地葬在外面。” 金錦淑告訴記者,她一直有一個心愿——帶老人們大大方方地游公園。“康復村”與世隔絕,不少老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公園。可是,聯系幾家公園都以影響其他游客為由,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金錦淑對此很不認同,“雖然麻風病患者相貌丑陋,但在我們心中,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其實,麻風病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可怕,也遠沒有艾滋病、結核病等疾病對人類的危害性大,目前公認已知的唯一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具有傳染性的麻風病人,經過治療的麻風病人沒有傳染性。 “有時候,心靈的麻風更可怕!”義工們呼吁社會給麻風病患者更多關愛,讓他們不再遭受歧視,大大方方地走在陽光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