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的老中醫宋伯良退休后仍然堅持上門為村里老人義診。 退休后仍為村民服務 宋伯良今年71歲,一直在村里做赤腳醫生,現在已經退休了。雖然退休了,但村里診所卻沒有關門,他仍像過去一樣,每天準時上班,為村民把脈。 診所里掛滿了各種健康報紙和雜志,都是宋伯良買的,免費給村民們看。每天上午10點后,宋伯良都會帶著血壓計到村里,為腿腳不便的老人把脈、量血壓。 李桂英中風兩次,血壓很不穩定,宋伯良每天去她家。李桂英的家人要給診費或是留他吃飯,他都婉言謝絕。宋金頂今年90歲,子女都在外地。退休后,宋伯良不但幫他量血壓,還幫他買米買菜。知道老人體弱氣虛,宋伯良要他每天吃5個紅棗、4個核桃和兩勺黑芝麻,既補氣又補血。 熱心腸在村里出了名 “不做死要錢的醫生,不做好吃喝的醫生。”這是宋伯良從行醫開始就堅持的兩句話。他治病從不多收錢,從不在病人家吃飯。為了把藥費降下來,他通過朋友從醫藥公司直接購藥,感冒藥和降壓片等低成本藥,他經常免費送。 “農村老人有病,有的不當回事拖著,有的舍不得花錢醫。”宋伯良說,遇到經濟負擔得起的病人,他總是講清病情和后果,力勸對方趕緊接受治療。遇上經濟困難的,就減免醫藥費。 今年5月的一天,鄰村一老人蹬三輪車來桑木村看戲,途中疝氣發作,疼得躺在地上。宋伯良把他接回村診所治療。臨走前老人面露難色,宋伯良提出不收一分錢,老人連連作揖。 宋伯良還熱心村里公益事業。前年6月他家旁邊修建一座橋,為了趕工期,工人們日夜加班,他每天燒水送給工人喝,遇到工人加班,他就讓老伴燒幾大鍋粥,浸泡在井水里,等涼了送給工人們吃。 老伴身體不好長年服藥,自己退休工資只有500多塊,宋伯良的經濟狀況并不寬裕,但他從不吝嗇,遇到村里誰家有困難,他都要接濟一點。村書記蘆玲芳說,宋伯良是村里出了名的熱心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