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敏麗 通訊員 張建明 蔣 振 蔣 凱)記者從泰興市近日召開的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獲悉,1至9月份,該市列統工業增加值完成271.7億元,增長23.6%,增幅列全市第一;工業國稅開票銷售完成502.34億元,同比凈增81.5億元,增長19.37%,總量和增幅在蘇中排名保持前列;工業用電量29.2億千瓦時,增長36.2%,增幅位居四個縣級市第一。協議利用外資4.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總量和年度計劃占比在全市位居第一。 今年以來,在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工業運行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泰興市經濟工作堅持穩增長與促轉型并舉,抓增量與盤存量并重,打基礎與謀長遠結合,經濟運行“穩中快進、逆勢上揚”,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乃至蘇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泰興市經信委主任張河介紹,今年以來,該市緊抓工業經濟目標任務不放松,從鄉鎮、園區到規模以上企業實施倒逼機制,想方設法力促“有水快流”,全面加快區域經濟發展。1至9月份,“一區四園”企業實現國稅開票387.27億元,同比增長30.95%,高出該市平均增幅11.58個百分點,占開票銷售總量的77.09%。其中,泰興經濟開發區實現開票銷售274.77億元,同比增長31.75%,占該市工業開票總量的54.69%。化工、機電、醫藥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923億元,同比增長31.03%,總量占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88%。 該市各鄉鎮(街道)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總體好于前兩年,國稅開票和工商稅收大部分完成或接近序時進度,工商稅收增長幅度大都較高。“無論從序時上還是增幅上,同檔次鄉鎮之間、園區之間,總體上業績較好,差距不大,你追我趕的發展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張河說。 重大項目成為推動地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近年來,泰興不斷夯實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努力完善產業體系,良好的產業投資環境引來諸多項目落戶。今年,該市成功舉辦了上海招商會和第六屆中國(泰興)銀杏節,共簽約項目45個,總投資達243億元。投資86億元的天星洲項目即將啟動一期工程。投資150億元的上海碧科甲醇制烯烴一體化項目,創下該市招引項目規模之最。截至目前,該市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重大項目60個,總投資280億元,1億美元或7億人民幣以上項目13個,總投資20.5億元。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8個,總投資86億元;新竣工項目3個,另外還有方泰革業、裕廊化工、沙桐化學3個項目的一期工程已竣工,17個項目有望年內建成投產。這些項目達產達效后,可新增開票銷售60億元。 轉型升級成為“實力泰興”建設的主抓手。今年,泰興進一步加快實施開放創新雙輪驅動戰略若干政策、“優勢傳統產業升級計劃”等,大力推進“發展四大新興產業、培育六大特色產業園、打造八大特色產業集群”的“468”計劃。產業、產品在市場競爭與自主創新中不斷優化,泰興經濟開發區“大循環、中循環、小循環”效益日趨形成,虹橋園區港城聯動戰略全面開啟,城東環保科技園、農產品加工園產業特色逐步彰顯。合資合作取得新一輪實質性進展,濟川制藥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圣達銅業與遠東控股集團全面合作。 企業兩化融合深度推進,泰隆集團、濟川藥業分別獲得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稱號,科興、波瑞獲省“五星級數字企業”稱號。該市還積極組織各類高級培訓和考察,不斷更新企業中高管理層戰略思維。 據統計,1至9月份,該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93.6億元,增長36%,總量居全市第一。至三季度,該市共實施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項目22個,總投資124.4億元。30強、30家創新型、40家成長型企業實現開票銷售340億元,占該市開票銷售總量的比重達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