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中國最具競爭力百強縣排行榜單上,泰興市進入前50強。今年前10個月,泰興有30多個1億美元或7億人民幣以上項目開工,全市國稅開票、工業用電量、入庫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都位于蘇中縣市前列。 這表明,曾稱雄蘇中縣市的泰興,通過近年來的苦練“內功”率先轉型,謀劃重返“蘇中第一”,如今終于迎頭趕上來了。 泰興市近年來將轉型升級作為發展主基調,以調結構、促轉型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以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騰飛。2010年,結合國家宏觀產業政策以及工業發展現狀,該市高起點制定了《工業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十二五”專項規劃》,力推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到2011年底,泰興化工、醫藥、機電三大主導產業比重悄然發生變化:機電產業比重首次超過化工,達到42%。今年,機電產業比重則上升至49.5%。 轉變發展模式的核心在于集約發展,而集聚是集約的前提和保障。在對全市數十家大小園區梳理整合的基礎上,2009年,泰興提出重點打造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黃橋工業園、農產品加工園“一區四園”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咬定產業升級與發展提升,泰興市積極鼓勵本土企業與央企及世界500強開展高端嫁接,聯大靠強。以泰興開發區為例,化工是泰興開發區的特色產業,這兩年,該市以產業鏈條化延伸為重點,加快轉型升級。如今在開發區內,直接由新浦公司供應原料的企業有30多家,上游企業的產品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下游企業產品也可滿足上游企業需要,既減排降耗,又優化了產業質態。臺灣聯成公司先后與2家世界500強企業牽手,在泰興開發區相繼成立4家公司,采用區內資源發展循環產業,累計完成投資近5億美元,可生產上千種民用PVC產品,形成一個龐大產業群,5年內可實現年產值百億元。 率先轉型挺進高端,不僅為泰興開發區引來了9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還培育形成了氯堿、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與此同時,虹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黃橋工業園、農產品加工園也紛紛在揚子鑫福、雨潤、河海給排水等多個大型項目帶動下,形成更為明顯的園區特色優勢。 “占據泰興工業大頭的"一區四園",不斷催生新的發展理念、經濟結構、產業形態,有效推動泰興經濟建設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最終走上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道路。”泰興市領導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到“十二五”期末,泰興可望培育千億級園區1個,千億級產業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4個,百億級企業6個。泰興將再創領先蘇中的新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