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錢 蘭 通訊員 葛東升 馮蓓佳)“為了一個小巷道,多年緊鄰要斷交,檢察化解有技巧,鄰里好來賽金寶……”近日,在泰興市“喜迎十八大 跨越發展在泰興”文化節上,民間藝人一面鑼、一架鼓,邊敲邊唱,抑揚頓挫,贏得掌聲陣陣。 鼓兒書是泰興特有的民間說唱藝術。這段“鼓兒書”,說的是泰興市檢察院實行風險研判、化解一起鄰里矛盾的做法。 今年初,該市一村民王大伯涉嫌拒不執行判決罪,被提請審查逮捕。原來,張大爺和王大伯是緊鄰,兩家共用一個巷道。王大伯在巷道堆放雜物,害得張大爺一家無法通行。張大爺訴至法院,法院限王大伯定期清除。王大伯不從,并在張家附近挖坑排便。 受案前,檢察官就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制定化解預案。同時,與鎮政府“聯手”,對王大伯釋法說理。在多方努力下,王大伯想通了,填好茅坑,并保持巷道的整潔、通暢。檢察院對王大伯作出不予逮捕決定,兩家和好如初。 去年1月,泰興市檢察院決定,對辦案所有執法環節實行風險研判。在職務犯罪案件查辦前、刑事案件及民事行政案件受理前,承辦人要進行風險研判,謀劃化解預案。案件受理后,承辦人首先填寫《執法辦案風險研判登記表》,將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已經化解的風險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點”等一一列出。案件進入下一流程,隨案移送《風險研判登記表》和《風險研判告知表》。案件辦結,進行跟蹤回訪、類案總結,撰寫研判報告。 據了解,實施風險研判機制以來,泰興市檢察院共梳理風險源點117個,化解矛盾98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