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歡)作為最古老的裸子植物,銀杏的經濟效益、藥用價值早已為人們所熟知。隨著科技發展,銀杏外種皮被逐步開發利用,其價值愈發受到重視。深諳銀杏全身是“寶”的河失鎮沈丁村丁溝九組盧長林,多年來,用自己的發明創造將銀杏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 今年64歲的盧長林,原是河失鎮洋殿小學老師,從1992年開始發明,教學之余,他的心思全都放在農業科技開發上。2010年退休后,他潛心研究發明創造,將整顆心都撲在發明上。 活用銀杏外種皮 日前,記者來到盧長林家時,他正將十多斤成熟的銀杏倒入自制的雙桶銀杏脫皮機內。伴隨著“轟轟轟”的聲音,橙黃色的銀杏在脫皮料桶里“跳躍”,不一會兒果柄、果皮就順著出料口掉入空盆內,而脫好皮的果粒也順勢滾入清洗料桶,進行集中洗滌。 “目前市面上的銀杏脫皮機一般采用立式單筒或臥式絞籠脫皮機,工作時需要一直不停地加水,雖然達到脫皮、清洗的效果,但效率不高、大大降低外種皮中的有效成分,用水量也大。”據盧長林介紹說,“我自制的機器采用脫皮料桶和清洗料桶的雙桶結構,桶底設有轉盤網和出渣板,將銀杏脫皮和清洗分開,使銀杏在無水情況下實現果皮分離,不但提高了外種皮的回收質量和效率,也減少了廢渣排放,降低了污水排放。” 別看這寬不足1米的機器有些笨重,可內部的發動機、變速箱、轉盤網、出料口的閘板等每一個零部件都是盧長林親手做的。“古人有語,用力是養三人,用腦養萬人。我們是‘銀杏之鄉’的兒女,我搞這個發明,不僅希望方便果農,給泰興人民帶來經濟效益,也希望為社會做點事情。” 除了銀杏脫皮機,盧長林今年還將銀杏外種皮和果桿制作成木炭。“一斤外皮桿木炭可以燒20斤水,幫家里省了不少炭火。”妻子周明珠從廚房里走出來笑著告訴記者。早在1992年,盧長林就從銀杏外種皮中成功提取了“黃酮甙”、“銀杏多糖”、“銀杏酸”。1995年,他利用銀杏外種皮的內含成分配制的“銀杏皮炎水”,成功申報國家專利,治愈了上萬名皮膚病患者。在盧長林家的客廳里,掛滿了不少病患送來的錦旗。1997年他發明了“從銀杏外種皮中提取銀杏干浸膏的工藝方法”,榮獲國際科技貿易1999首屆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2002年,他把銀杏外種皮的水溶液體的提取物和小麥酒混合配制成麥杏酒,對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防抗腫瘤有一定效果。 癡迷發明二十載 說起盧長林的首個發明,大家肯定不陌生。早在1992年春,盧長林發明的“手扶電動整枝機”就獲得了國家專利和揚州市科技發明三等獎。“手扶電動整枝機”其實是手持式立木整枝機的前身,在城市建設、園林綠化中立木整枝機占有重要地位,是喬木、灌木管理中關鍵性的技術措施之一,由于樹木高大、人工進行有一定困難和危險。因而,立木整枝機在作業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目前,立木整枝機有手持、背負式和車載式等多種形式。 盧長林告訴記者:“1992年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城市綠化管理人員,都是乘坐升降機去整治高大喬木,既阻礙交通,修剪又不方便。當時我就想,能不能在樹下用一個機器把搖擺的枝整理好。想了幾個月,后來利用落地電風扇的原理,能夠升降,發明了手扶電動整枝機。” 此后,盧長林的發明創造成果不斷,1994年他研制出“蜂窩式保鮮盛蛋器”,用防蚊紗和小燈芯為雞蛋保溫保鮮,既在運輸中保質保量又便于計算數量,獲江蘇省科技發明三等獎。20年來,他的每件發明都凝結著他辛勤付出的汗水。 “一是技術上的困難,我只是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對化學一竅不通,而所有的發明都是向書本學習、向別人討教而來;二是經費問題,每次去南京、泰州等地參評,我都是自備干糧,帶點老婆炒的花生就著水當飯吃。”說起發明路上遇到的坎坷,盧長林的眼眶有些紅了。 坐在一旁的周明珠也如實說:“剛開始,弄這么多玩樣兒,既不賺錢又浪費時間,家里人都反對。特別是夏天,他整日悶在屋里看書、畫圖紙,那么辛苦。如今過了20年,他還是發明這發明那,我們也都支持他,誰讓他喜歡呢。” 如今,盧長林已有六七項發明專利了,家里發明專利榮譽書也堆成一摞。而盧長林卻說:“只要能對百姓、家鄉、社會有所幫助,我就高興。我的發明之路還很長,我希望自己研制出更多更好的東西,為百姓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