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 羚 通訊員 裴甸昶)9月27日上午,省政府、國家環保部在泰興市開展“長安1號”江蘇省沿江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綜合演練,展示我省環境應急管理能力,加強全省各部門及區域間應急聯動,提升我省應對流域性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的防控能力。 副省長許津榮、省政府副秘書長陸志鵬、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江蘇海事局局長張同斌、環保部應急辦副主任閆景軍、副市長孔德平等領導觀看了此次演練。 省環保廳、江蘇海事局、住建廳、水利廳以及沿江8市共同參與此次演練,共有350多人、25艘船艇參加演練,并動用直升機和應急指揮車、應急監測車、應急物資馳援車等多種類型車輛,是我市最大規模的一次環境污染事件綜合演練。 上午9時50分,長江泰興段水域,“新星號”化學品船與“長江號”貨輪碰撞在一起,“新星號”發生爆炸并起火,部分甲苯及燃油泄漏,對下游上千萬人的飲水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及沿江地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 事發后,省、市、縣三級政府及環保、海事、住建、水利等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預案,采取各項有力措施,開展應急處置,控制了水體污染,保障了沿江各市飲水安全。 長江江蘇段是長江黃金水道最繁忙的航段,船舶流量大,通航環境復雜。在長約365公里的長江沿線,有化工園區15個、各類碼頭1729座,幾乎每天有30萬噸左右的危化品在航段內流動。一旦發生水上污染事故,將直接威脅沿江8市31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涉及2700萬人口,面臨較大的環境風險隱患。 此次演練主題為“跨區域響應,多部門聯動,共保飲用水安全”,包括水上交通事故的接警和處置、次生流域性水污染事件的預警、現場應急響應指揮和聯動處置三個環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