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時刻有病人,時刻有病情。”這是陳益君對胰腺外科醫生們的要求 。 陳益君,泰興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揚州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泰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原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分會普外專科學會胰腺學組委員。 陳益君1984年畢業于蘇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對普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具有深入的研究。第一個在泰興市人民醫院開展了右半肝肝癌精準切除、肝尾狀葉肝癌切除手術,第一個在泰興市人民醫院開展累及下腔靜脈的巨大后腹膜腫瘤切除手術,他第一個在泰興市人民醫院開展了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第一個在泰興市人民醫院推廣普及胃腸惡性腫瘤及膽道惡性腫瘤的標準化根治,手術做到術中出血少, 術后并發癥少,恢復快。這些原本僅有三級甲等醫院能開展的手術,在泰興市人民醫院現已成為常規手術,使泰興市人民醫院的普外科診治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肝癌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達40%、10年生存率達20%以上。 勇于進取。陳益君主任獨創的原位巨大脾臟切除技術、原位胰體尾腫瘤切除技術使巨脾切除手術及胰體尾切除術達到無出血切除的狀態,其總結性的論文發表在相關的核心期刊上。他發明的胰腸吻合技術——《貫穿縫合式胰腸吻合術》更是解決了胰頭癌根治術中一個世界級的難題,該手術方法已得到國內權威專家的認可,論文刊于《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年第二期的頭版,并在由中華醫學會、北京協和醫院主辦的《第十屆全國胰腺外科學術研討會》上作了專題發言。陳益君主任帶領的胰腺外科團隊取得10年60多例胰腺癌根治手術無術后胰腸吻合無失敗、無術后大出血、無再次手術、無手術死亡的業績。陳益君主任擅長于普外科疑難雜癥的診治,成功地為一例100歲老人進行了膽道切開取右術。 陳益君近30年以來發表原創性論文30多篇,發明的用于防止拔T管后膽漏的《雙腔造影T型管》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勤于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即使升為正主任醫師后,每年仍有1~2篇論文發表。 陳益君主任對年輕醫師無私地給予幫教,為普外科帶出了一批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優秀青年醫師。 醫者仁也。陳益君說,醫師必須具備一顆仁慈的心,才能做一個好醫師。時刻做到心中有病人、 才會去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來自貴州籍山區婦女王某,56歲,患有巨大甲狀腺腫瘤 ,當地無法治療,建議她到上海就診。因經濟原因,她決定放棄治療。后來,她到泰興探親時順便走進泰興市人民醫院就診,陳益君成功地為她進行了手術切除,并為其免去了大部分醫藥費。 經過近十年的磨練,陳益君主任所帶領的胰腺外科團隊日益成熟,團隊現有主任醫師一名,副主任醫師兩名,碩士研究生兩名。胰腺外科團隊特別注重學習并善于接受國內外所有醫學最新研究成果。臨床工作中特別注重實踐和創新,近十年來團隊成功救治了數十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成功搶救了兩名胰腺十二指腸毀損傷病人,并提升了許多腹部外科的手術水準如精準肝切除、原位胰體尾切除、區段胰腺切除、巨大后腹膜腫瘤切除和無血巨大脾臟切除術。這些手術都已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并已有相關文章發表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肝膽外科》等核心雜志上。在繁忙的臨床工作同時團隊還在胰腺癌的基礎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07~2009年胰腺外科團隊與蘇州大學聯合進行了一項胰腺癌靶向治療方面的課題研究,結題文章《靶向MMP-2的RNAi抑制胰腺癌PANC-1細胞侵襲性的實驗研究》發表在2010年第11期《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上,今年4月該研究項目獲得泰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過去十年的努力終于換來了今天的累累碩果,但陳益君主任及他的團隊知道,成績只能代表過去; 現代醫學科學日新月異,醫療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唯有不斷進取和創新才有可能永遠立于醫學發展的最前沿和不敗之地。他們決心以成績做起點,榮譽作動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