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區,將以滿足商務活動為目標,以新城為依托,規劃建設一定數量的商務餐飲集聚區;以滿足家庭節慶消費為目標,結合老城區改造規劃建設適度規模的餐飲街區;以滿足家庭日常消費為目標,在城市社區,規劃建設各具特色、老少皆宜的餐飲便利店,形成高中低檔餐飲協調發展的城市餐飲格局。在農村,將適應農村餐飲的發展趨勢,結合農業旅游,規范發展“農家樂”,開發提升鄉土菜肴,特別是針對傳統地域特色,有計劃、有步聚地規劃發展黃橋燒餅、曲霞湯包、宣堡餛飩、劉陳豬頭肉以及泰興江鮮等特色餐飲,提高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水平,并順應農村節慶活動的需要,引導組建鄉鎮餐飲業服務公司,提高農村餐飲服務質量和水平。”市服務業發展局副局長王余翔說。 力爭用3~5年的時間,建立餐飲業大宗原輔材料的配送供應體系。鼓勵重點餐飲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掛鉤建立原輔材料供應基地,引導重點餐飲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在農村建設自己的蔬菜配套生產基地,引導社會企業為重點餐飲企業配送餐飲原輔材料。 重點推進黃橋燒餅、宣堡餛飩、曲霞湯包等餐飲工業化基地建設。加強餐飲工業化生產研發,把技術開發、技術創新與技術引進有機結合起來,研制先進生產線,實現中式菜點成品和半成品工業化生產,不斷提高中餐工業化水平。積極發展中式快餐,走工廠化、標準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道路。鼓勵發展便民便利的新型加工食品,引導規模餐飲企業建立中心廚房。 堅持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為重點,大力發展節約型餐飲。加快推廣廚房現場管理;建立食堂、飯店等餐飲場所“綠色餐飲”文明規范;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廣使用節能型設備,提倡使用清潔能源;大力開展餐廚垃圾的回收利用;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用品,禁止使用保護動植物為原料,促進餐飲領域的環保節能。 鼓勵重點餐飲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開展菜肴研究和服務研究,創立名牌菜點;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改善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引導企業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創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激勵員工致力于菜品研發和顧客服務,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管理效應。 通過產學結合、校企結合,著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對全市從事餐飲業人員都培訓一遍,實現餐飲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獲證率80%以上,健康證持證率100%。力爭通過技能提升培訓每年新增高級工15~20名、技師(高級技師)2~5名。推廣餐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開展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認定和技能大賽等活動。強化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專職和兼職管理人員培訓持證率100%。 探索“泰興美食”的申遺工作。做好將“黃橋燒餅”、“泰興粯子粥”等向國家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做好“古仁和樓”老字號的申報工作,鼓勵和引導老字號企業開拓特許經營業務。通過2~3年的努力,積極向國家申報“中國銀杏美食之鄉”、“中國江鮮美食之鄉”品牌。 市餐飲協會會長吳長元說,將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餐飲連鎖公司與泰興餐飲企業嫁接,努力培育本地跨區域、乃至全國性的餐飲連鎖示范企業,促進傳統餐飲業的改造升級;鼓勵創立經營餐飲品牌,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江蘇餐飲名店、中華餐飲名店,申報烹飪名師、大師,服務名師、大師,申報特色菜品等。以名師、名菜推動名牌餐飲企業建設,以餐飲名牌企業建設帶動相關餐飲產品的開發與銷售,以名師、名菜、名牌企業建設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展經營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