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8月15日訊 (記者 張宏偉 通訊員 陸慧馨)昨天下午,曲霞鎮印達村印達草雞養殖場內一片忙碌,工人們忙著發貨給湯包店主。草雞養殖場負責人高春元告訴記者:“目前養殖規模為4萬羽,由于養殖場散養的通天牌綠腿草雞很受湯包店的歡迎,根據鎮上湯包產業發展計劃,我們準備在5年內,擴建雞舍1萬平方米,將養殖規模擴大到20萬羽。” 多年來,曲霞鎮堅持把打造“蟹黃湯包美食名鎮”作為經濟工作的重心,連續舉辦了3屆湯包節,用政府搭臺、湯包唱戲,以節會友、以節招商的形式打造曲霞湯包品牌。這種被外國友人稱為“中國神奇的包子”的特色食品,已成為市場暢銷、消費者喜愛的佳品。如今,曲霞湯包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 曲霞湯包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的六大湯包之一,因其“皮薄光潔,湯足如泉,濃而不膩,味厚鮮美”而被譽為包子中的奇葩。每到國慶和春節長假,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客人組隊來到曲霞,排隊品嘗蟹黃湯包。旺季時“殷記”、“建霞”、“亮亮”等多家湯包店門庭若市,即便等上三五個小時,單只價格高達20元左右,賓客們還是興致勃勃。 曲霞鎮黨委書記李飛告訴記者,為打造湯包產業,“蘇三零”、祥升兩個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面粉企業配套供應面粉,為皮薄光潔的湯包制作提供了最佳條件;該鎮配套建起螃蟹、山雞、肉鴿、肉豬等種養殖基地,生豬飼養量保持在4萬頭,草雞、山雞、肉鴿等家(特)禽飼養量30萬羽,螃蟹等水產品1500噸,滿足了湯包產業所需的原料;建成面積3000畝的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園區,通過品湯包、聽故事,逛生態園、垂釣、采農產品,拉動消費,著力提高湯包產業的附加值;湯包業帶動了其它行業的消費,占地20畝的“好又多”超市商品琳瑯滿目,黃金飾品店、各類品牌服裝均在曲霞落戶,去年全鎮地稅服務業營業稅達39萬元…… 如今,湯包產業已成為曲霞的特色經濟,以湯包為龍頭形成了集種植、養殖、餐飲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總產值超過5000萬元。 “我們將依據《曲霞鎮湯包產業發展規劃》,采取‘政府十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模式,建立更為完整的曲霞湯包產業鏈。”李飛說:“產業鏈上游包括面粉加工、草雞養殖、肉鴿養殖、螃蟹養殖、生豬養殖、種苗繁育、養殖技術培訓等,年產值可達2億元;中游包括湯包餐飲、市場交易、物流運輸等,年產值可達2.5億元;下游包括湯包歷史宣傳、湯包科技研發、湯包玩具、工藝品等,年產值可達0.5億元。力爭項目實施后,不僅能提供幾千個穩定就業崗位,實現年產值5億元,還能帶動一二三產業的共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提高全鎮經濟發展水平。 “這次申報‘江蘇湯包美食名鎮’,在全省尚屬首家。我們將申請注冊‘曲霞湯包’商標,著力制定、申報湯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申領綠色食品證書,以進一步擴大‘曲霞湯包’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掌握全國湯包行業的‘話語權’。”市餐飲協會會長吳長元說。 “在精心打造‘湯包一條街’的同時,我鎮將引導鎮屬企業、農業經營大戶精心打造湯包用面粉、螃蟹、肉類、家禽和蔬菜基地,面粉力爭在五年內達到年生產25~30萬噸;螃蟹擴大到1500畝蟹池12000噸產量,養殖戶由2家增加到5家;生豬飼養量擴大到15萬頭左右;家禽總量達到80萬羽;建成1000畝高效蔬菜、2000畝特色果類基地。通過努力,讓全國80%的湯包經營商使用曲霞湯包輔料,把曲霞打造成融湯包制作、輔料配送為一體的全國湯包名鎮。”李飛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