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上海碧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7月28日與泰興市正式簽約,投資約150億元,在泰興經濟開發區內建設甲醇制烯烴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在單體投資規模上刷新了泰州市紀錄,并與泰興現有的氯堿產業鏈相互匹配、優勢互補,將在泰興形成一個更具規模的烯烴產業鏈,推動向新材料方向轉型。 一批批特大項目的簽約、建設、投產,是泰興經濟“穩中快進、逆勢上揚”的重要支撐。而一組新出爐的數據,佐證了泰興人埋頭苦干、搶抓轉型的收獲: 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銷售、利稅、利潤等7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居泰州市首位。1-5月份,全市實現工業國稅開票銷售273億元,同比增長22.05%,總量和增幅均居蘇中縣市首位,增幅列全省第三;工業用電量增長34.8%,增幅也列全省縣市第三。 這組數據意味著,泰興人幾年來重返“蘇中第一”的努力終有回報。 泰興的工業和城市建設等都曾在長江以北縣市數一數二。然而,前些年這個“蘇中老大”的位次明顯下滑,其中固然有區劃調整的因素,但長期“大而不強”是根本原因。慢進也是退!泰興咬定一個目標:再創領先蘇中新輝煌!而推進發展升級,是泰興重振雄風的現實路徑和關鍵。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充分利用宏觀經濟環境的倒逼機制,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一方面通過引進一批重特大項目,提速、做強新興產業,一方面早抓快抓狠抓存量優化,推進傳統產業提升,使經濟增長的協調性、穩定性得到保證,讓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持續累積。” 沒有重大項目支撐,區域經濟跨越發展就缺乏強勁動力。招引重大項目是泰興發力的“第一要務”。記者近日來到位于泰興虹橋工業園的江蘇方泰超纖革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8億元,上馬50多條超纖皮革、PU合成革生產流水線,同時生產PU樹脂、色料等產品。作為國內最大的生態環保型超纖合成革生產基地,方泰超纖革生產的服裝面料,透氣性、抗皺性均優于真皮,成為全國行業標準制定者。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全年國稅開票銷售將突破70億元,產量占全國的20%,穩坐世界制革業“頭把交椅”。今年上半年,泰興共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8個,總投資256.5億元,其中1億美元或7億元人民幣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182.2億元。而近3年來,全市實施的億元項目達152個,總投資超過600億元。去年以來,億美元項目竣工投產的已有6家。這些“大塊頭”項目對新產業的帶動力強,對地方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近年來泰興大力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制造四大新興產業,創建新材料產業園等六大特色園區,打造八大特色產業集群。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60億元,同比增長37.2%,占列統工業比重達37.4%,在泰州四市排名第一。 咬定產業升級與發展提升,早轉型早主動。泰興積極鼓勵本土企業與央企及世界500強開展高端嫁接,聯大靠強。化工是泰興開發區的特色主導產業,這兩年,該市以產業鏈條化延伸為重點,加快轉型升級。如今在泰興開發區內,直接由新浦公司供應原料的企業有30多家,上游企業的產品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下游企業產品也可滿足上游企業需要,既減排降耗,又優化了產業質態。臺灣聯成公司先后與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牽手合作,在泰興開發區相繼成立4家公司,采用區內資源發展循環產業,累計完成投資近5億美元。聯成公司以新浦氯乙烯為原料生產PVC塑脂,再通過橫向整合區內的增塑劑、PVC粉料以及周邊企業其它資源,生產上千種民用PVC產品,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群,5年內可實現年產值百億元。 率先轉型挺進高端,不僅引來9家世界五百強落戶泰興,還培育形成了氯堿、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如今,泰興開發區北片區重點發展高分子合成化工新材料產業;中片精細化工產業區吸引了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入駐,致力打造蘇中最大的高端精細化學品新材料產業基地;南片煤化工產業區依托沙桐煤焦油和寶鋼化工等大項目,營建蘇中最大的煤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泰興開發區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園和千億級精細化工產業基地。 面對經濟發展與競爭的巨大壓力,泰興人信心滿懷。市委書記張兆江表示,全市“十二五”期間有望培育千億級產業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4個。領先蘇中、融入蘇南,泰興人底氣十足。 本報記者劉宏奇顧介鑄趙曉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