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興市的經濟版圖上,以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和虹橋工業園、黃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農產品加工園組成的“一區四園”,正逐步顯現出強大的磁場效應,有力地引領該市經濟加速轉型升級。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區四園”協議利用外資8.4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9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71.96%和85.91%,成為該市重大項目的承載區、優勢產業的集聚區、稅源經濟的積蓄區和科學發展的先行區。 時間回放到20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來襲之時,泰興市委、市政府敏銳地認識到,經濟困難的時候,也是進行產業構筑、工業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最佳機遇,果斷對16個鄉鎮工業集聚區進行整合、歸并,構建“一區四園”開放新載體。 2009年初,該市又對“一區四園”的管理體制作出重大調整,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做到領導力量向園區集中。其中,泰興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分別明確一名市委常委或副市長兼任園區黨工委書記,黃橋工業園區和城東工業園區分別明確一名市委常委聯系。 經過連續四年的強勢推進,泰興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全球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基地”和“省重點物流基地”、“省化工新材料特色園區”,虹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分別獲批“省醫 藥原料藥科技產業園”、“省環保科技產業園”,黃橋工業園被命名為“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園”,農產品加工園獲批“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 依托“一區四園”這一新的開放載體,該市制定并實施了產業升級“468”計劃,著力培育“四大新興產業”、大力打造“六大特色產業園”、加快發展“八大特色產業集群”,努力推進粗放型工業向集約型工業轉變、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傳統農業向高效規模農業轉變。 以建設省級創新型城市為抓手,該市積極引導企業以科技進步打造技術優勢,鼓勵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大人才投入,積極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全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同時,推動重點骨干企業、產業龍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高位嫁接、合資合作、戰略性重組,全市共有8家企業與世界500強或央企國企進行股份重組,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行業整體競爭力。 今年1至4月份,該市完成工業國稅開票銷售207.5億元,同比增長22.7%,總量、增幅在蘇中縣市均排第一;工業用電量12.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1%,總量在全省排第12位,增幅在全省排第3位;列統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協議注冊外資等經濟指標增幅分別達27.8%、28.8%、3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