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唐春成 特約記者 張建榮 張 倫 實習生 葉正清)每天清晨,泰興市濟川街道府前社區韻舞團40多名成員都會齊聚鼓樓廣場排練。他們時而跳起韻律舞,時而敲起花鼓,時而打起整齊劃一的太極拳。5月份以來,這支韻舞團已為周邊群眾提供了5場義務演出。 據統計,像韻舞團這樣以普通市民為“班底”組建的文藝演出團隊在濟川街道有30個。 官“推”民進 “孵出”30支民間藝術團 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因一點小事缺少溝通而反目成仇;精神上孤寂無聊,整日整夜地打麻將、玩游戲;電視看膩了,不知不覺迷上粗俗、低俗的文化糟粕,算命的“半仙”和哭唱隊盛極一時…… “現在,不少市民物質上富足了,精神上卻鬧起了‘饑荒’,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市民的熱切期盼,更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抓手。”濟川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成劍說。 一年前,泰興市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城區社會管理,決定撤銷城關鎮泰興鎮,設立濟川街道。如何發揮好文化、文藝在社會管理中的引導和引領作用?濟川街道走出傳統的政府辦文化的藩籬,積極培植草根文化,大力發展民間文藝團隊,產生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濟川街道辦副主任徐華告訴記者,目前街道所轄18個社區均已成立各自的文藝團隊。該街道要求,各演出團隊由街道組織的廣場演出每年不少于12場,以各社區指導中心組織的演出每年不少于6場,以各社區組織的演出每年不少于4場。此外,各社區正常開展的文體活動每年不得少于12場。據統計,街道30支文藝團體每年累計演出150余場次。 今年街道要求18個社區分別與19個行政村結對,幫助各村分別組建一支健身隊伍,明年還將在各自然村分別組建健身隊伍,后年街道所有行政村都將建成“農村大舞臺”。 為鼓勵創建更多民間文藝團隊,濟川街道對民間文藝團隊演出實施以獎代補。街道規定,社區居委會、行政村的文藝團隊完成街道考核規定的4場演出外,在本街道范圍送戲進社區進村的,每演出一臺節目獎勵3000元;社區居委會在本街道范圍內每開展一次較大規模的文化活動,獎5000元。 “授之以漁” 農民也會寫劇本 李留寶是濟川街道雙進村村民,今年69歲,因愛好文娛組建了一支農民藝術團——泰興市原野藝術團,每年為街道19個村居送戲近20場次,是位頗受歡迎的“草根名藝人”。 不久前,濟川街道大生村支部書記錢愛華聯系李留寶,請他幫忙以推進康居工程為主題創作節目。 “以曲藝形式宣傳當前農村新政策,群眾樂于接受,也更容易深入人心。”李留寶說,40多年來,他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了《四大員議事》、《四大嫂普法》、《回娘家》等80多部劇本,深得群眾喜愛。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他每天閱讀《民間文學》、《故事會》等書籍,并經常請教省、市文藝創作方面的專家。 “文藝團隊創作和演出隊伍盡管都以業余為主,但創作和演出質量絲毫不差。”濟川街道文化站站長陳俊生介紹,街道每年舉辦30多期不同類別的文化、文藝培訓班,內容包括民間文藝、書畫、攝影、戲曲等,培訓人員既有民間文藝骨干也有普通市民,常年培訓人員達1000多人,激活了基層文化一池春水。 泰興市老年藝術團秧歌《晚霞情》、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舞《情系夕陽》等節目曾獲省人社系統文娛匯演一等獎,由鼓樓、府前等7個社區聯合選送的部分節目獲得了省全民健身新優項目展示活動一等獎。泰興市老年藝術團還被評為“江蘇省特色文化團隊”。 以文“化”人 敲響社區和諧新“鼓點” “個人影響家庭,家庭又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個人身心愉悅了,社會自然就和諧了。”今年65歲的陳莉這樣理解群眾文化對個人及社會的作用。 對于濟川街道府前社區韻舞團來說,創辦者陳莉的個人遭遇成了最好的廣告。2004年,陳莉被診斷出患上癌癥,個人情緒一度低落。憑著對文娛活動的愛好,陳莉堅持每天教市民練習廣場舞,如今她的身體已恢復健康。“韻舞團給了我表現才藝的舞臺,更給了我健康的體魄。”陳莉爽朗地笑著說,她要努力跳到80歲、90歲。 五里墩社區居民王某是位典型的“后發”文娛人才。提起以前的生活,她不好意思地稱“那是浪費生命”:整天和幾個朋友在家“砌長城”,有時玩到深更半夜,弄得鄰居都有意見。后來社區發現她的文藝特長,動員她加入社區文娛隊,現在已成為骨干。每逢演出,左鄰右舍都來捧場,大家關系融洽得很。 “社區文化建設改變的不僅是單個家庭,還能對整個社會管理起到緩沖和調節作用,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作為基層一線的管理者,濟川街道社區指導中心主任蔣小明深有體會。 鼓樓社區一度臟、亂、差。由于居民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有效治理環境讓蔣小明很是苦惱。“沒想到社區藝術團幫了大忙。”蔣小明回憶,2001年,社區成立了老年藝術團,藝術團經常針對社區各種弊病編演節目,一些居民受到教育后,漸漸改變了亂扔垃圾、擠占樓道亂堆亂放等陋習。 蔣小明說,中心所轄的鼓樓社區、府前社區去年還被評為省和諧示范社區,中心已連續三年實現“零上訪”、“零投訴”、“零違建”、“零超生”、“零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