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蔣俊 國堂 特約記者 建榮)沿省道姜八線經過泰興市黃橋工業園區時,可以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標準廠房。目前,黃橋工業園區已建成標準廠房22幢,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已成功吸引18家中小企業入駐,總投資3.5億元,全部達產達標后,可增加銷售8億元。其中,已有10家企業竣工投產,每家企業年國稅開票銷售均在1500萬元以上。 “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今后要嚴格控制建造單層廠房,鼓勵建造多層廠房,引導中小企業進入標準廠房。”泰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育林說,在土地指標越來越偏緊的形勢下,建設多層標準廠房,是、推進集約用地的有效辦法,也是爭創全省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有力抓手。 泰興市明確規定,標準廠房建設,除必須解繳國家、省和泰州市的規費以外,本市收取的部分予以免繳;標準廠房建設、出租、出售過程中發生的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契稅等,除國家、省和泰州市集中的部分以外,全額留給所在園區;標準廠房建造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市財政還給予一定的補貼。 各園區和企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力推進標準廠房建設。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引進香港泰農倉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建設食品級標準廠房,總投資2500萬美元,注冊資本1000萬美元,規劃建設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其中,一期新建四幢多層食品級標準廠房,全部按照國際一流食品級標準廠房標準規劃設計,可同時為中小食品加工企業提供生產、辦公、經營、流通等各項服務。泰興市城東工業園區蘇泰門窗有限公司原計劃征地10畝,進行擴建。后來,在國土部門的建議下,對原廠房進行改造,向空中要地,新建多層標準型廠房4000多平方米,建成后將每年增加產值1000余萬元,未新增一寸土地。 據了解,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泰興市用地矛盾十分突出。每年建設用地需求都在5000畝以上,而省安排的用地計劃僅700畝左右。 “對外資達到1億美元或內資10億元人民幣以上規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投資項目,我們積極爭取點供指標。僅2011年就爭取點供用地5宗1673畝。”泰興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劉國成說,對有限的用地指標,我們向園區傾斜,并明確了“一降低一禁止兩必須”的政策底線,這就是廠區降低綠化率(≤10%至15%),禁止建設辦公樓和宿舍;園區必須建設標準廠房解決中小企業用地問題,必須建設寫字樓用于企業集中辦公。其中,泰興經濟開發區投資強度每畝大于等于300萬元,黃橋、城東、虹橋、農產品加工園區投資強度每畝大于等于250萬元,遠高于省規定的工業集聚區投資強度標準。 “今年省里將出臺引導支持政策,推進四層以上且安裝工業電梯的標準廠房建設。年內,泰興力爭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劉國成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