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借鑒中國醫藥城“產城一體”的先進理念,充分發揮體制調整后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和招商、融資機制更為靈活的優勢,在產業立區(招商引資)上進一步優化提升、在承載功能(小城市建設)上進一步優化提升,走出一條產城融合、互動并進的轉型之路。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孔 軍 宏 生 張 倫)2月11日,泰興市委在虹橋工業園區召開常委擴大會,決定從今年起由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貼息資金,支持虹橋新城醫院建設、運營。同時,進一步明確:虹橋新城建設在土地出讓金返還、城市建設維護稅返還、優先安排用地指標、路網(公共交通)建設適度傾斜、新增營業稅返還等10個方面享受與黃橋小城市(泰興副中心)一樣的優惠政策,以推動虹橋工業園區由單一的工業集聚區向產城融合的新型小城市轉型。 3年前,泰興市委、市政府作出一項戰略決策:將沿江的七圩、蔣華兩鎮納入虹橋工業園區,實行“以區管鎮”新模式,園區也由過去的鎮屬工業集聚區升格為市級重點規劃建設的五大園區之一。2011年,園區完成工業現價總產值258億元,財政總收入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958萬美元,分別是新區組建之初的2.4倍、2.2倍和11.6倍。 “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轉變園區發展方式,以打造特色園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說,具體落實到虹橋工業園區,就是學習借鑒中國醫藥城“產城一體”的先進理念,充分發揮體制調整后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和招商、融資機制更為靈活的優勢,在產業立區(招商引資)上進一步優化提升、在承載功能(小城市建設)上進一步優化提升,走出一條產城融合、互動并進的轉型之路。 “產城融合也是園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泰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榮華說,就拿人才來說,產業的升級需要人才,而高層次的人才需要有宜居的城市環境。有了好的城市環境,才能吸引高層次人才,因此,虹橋新城建設對園區的產業升級非常重要。良好的城市商務環境對園區服務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更是顯而易見。 虹橋新城核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控制區域面積8平方公里,近期居住6萬人,遠期居住12萬人,已列入泰州市8個重點建設的小城市之一。根據規劃,新城內酒店、商業街、學校、醫院、行政中心等功能設施配套齊全,同時結合近江、臨水的自然稟賦,建設4個人工湖,8個人工水景,每條水系均與穿城而過的焦土港以及附近的長江相通,每棟建筑都能“推窗見江、開門見水”。兩年來,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8億元。 目前,行政服務中心、虹橋醫院、省泰興中學虹橋分校等10大重點工程正在加緊推進之中,總投入達18億元。 以虹橋新城為核心,園區規劃了海洋船舶工程(重大裝備制造)、醫藥原料藥、臨港和新興產業四大片區,城與各產業片區之間都規劃設置了通暢的道路框架。四大產業片區成為招商引資的強磁場,已引進7個投資額在1億美元(或7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重大項目,今后兩年將再引進8個超1億美元(或7億元人民幣)的重大項目。特別是新興產業片區,已有30個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96億元,投產達標后,年可形成國稅開票銷售100億元、利稅15億元。 “目前,產城融合、互動并進的效應初步顯現。”劉榮華介紹,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與泰州三福船舶公司投資49億元,在海洋船舶工程產業片區新上的揚子鑫福造船項目還在建設之中,就與加拿大西斯公司簽下了總額25億美元的萬箱級集裝箱船訂單。今年7月,這批萬箱級集裝箱船將開工建設,大量人才和技術工人陸續進駐,揚子鑫福公司已向虹橋新城預定10萬平方米住房,用作人才和職工公寓。位于新興產業片區的浙江方泰超纖革業項目,總投入28億元,投產后用工將達到5000人。在建設規劃中,企業放棄員工宿舍建設計劃,準備在虹橋新城內購置公寓樓,以縮短建設周期,一期工程可望于今年6月竣工投產。 “到園區組建5年之際,我們力爭工業現價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2億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基礎設施總投入突破50億元,初步建成工商繁榮、功能完善,綠色生態、舒適宜居的新型濱江小城市。”劉榮華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