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校跳了20多年 中國江蘇網1月2日訊 “人手一根繩,跳出精氣神!”泰興市鼓樓小學的校長姚恒章說,從1979年開始,跳繩就成為該校的特色體育項目。 20多年里,只要上體育課,體育老師就會帶領同學們在操場上踏著音樂節拍跳繩,不但跳,還要跳出花樣。 為此,體育教研室的老師們多次赴上海和北京的體育院校“取經”,回來后埋頭2個月,編寫了一套跳繩校本教材。教材分五章,詳細介紹了單人單繩跳、雙人單繩跳、三人單繩跳、多人雙繩跳和五人多繩跳等各種花式。 教材有了,學校就著手成立專業跳繩隊,隊員從全體學生中“海選”。姚恒章說,要想最終入圍,至少要過三關。先從全校一二年級新生中選拔體質較好的學生參加培訓,時間是兩周。然后從中選拔出適合跳繩的同學,參加兩個月的專業訓練,最后再競爭淘汰,留下的才能入選跳繩隊。 跳繩隊成立后,陸續參加了泰興、泰州及省里的多次比賽并獲得佳績。因此,去年在選拔全國跳繩精英賽參賽隊伍時,泰興市鼓樓小學收到了邀請函。 和大中學生同場競技 2011年12月8日早晨天未亮,泰興市鼓樓小學5名老師帶著10名參賽學生,坐上客車奔赴山東濰坊。 到達目的地后休息一晚,還沒來得及適應比賽場地,10名學生就上場比賽了。一看場地,師生們傻眼了,平時團體跳繩都是在操場上,只要隊列整齊、動作一致,范圍根本沒有限制。可室內場地有限,只能在劃線范圍內跳,壓線就要扣分。 “大家不要慌,盡量不要出線就可以了。”帶隊老師朱燕愷輕聲叮囑同學們。 但其他代表隊一上場,師生們就吃了一驚。不僅有在圈內大名鼎鼎的上海體育學院“彩虹跳繩隊”,還有西安“繩王”執教的當地體育局代表隊。更令人驚訝的是,其他代表隊成員多為中學生和大學生。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音樂響起,10名參賽隊員暗自鼓勁,登臺亮相,保持隊列整齊,動作一氣呵成,看得臺下裁判頻頻點頭。只有一名同學因緊張,不慎壓線被扣了1分,最終惜敗給上海體育學院“彩虹跳繩隊”,團體比賽屈居亞軍。 接下來的個人比賽中,五年級男生蔡朝暉率先出場,在上午舉行的個人花樣跳繩中技壓群雄,奪得金牌,同校的顧蕓碧獲得銀牌。下午進行兩人同步花樣跳繩,蔡朝暉再度出場,和同學錢程揚配合默契,為江蘇代表隊再添一金。 蔡朝暉獨得兩金,鼓舞了其他同學。晚上,回到賓館后,其他隊員紛紛在走廊加練,一個個跳得汗流浹背。第二天比賽,顧蕓碧和潘千同學獲兩人車輪跳金牌。耿佳雯和施忱獲兩人車輪跳銀牌。此外,顧蕓碧、耿佳雯、施忱獲三人交互繩銀牌。 12日,在頒獎現場,國家體育總局現場致電江蘇省體育局,表示祝賀。 跳繩有助于學習提高 “跳繩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泰興市鼓樓小學校長姚恒章介紹,跳繩時手腦并用,左右腦協調開發,全身運動,對鍛煉心臟、呼吸、神經系統功能,增強人的彈跳、速度、平衡、耐力、爆發力及協調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姚校長說,長期堅持跳繩,可以提高人體素質,增強耐力,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對人體各部位都有好處,特別對健腦、健心、加強記憶功能、活絡筋骨等作用很大。參加跳繩比賽,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兩枚金牌得主蔡朝暉說,小時候體質弱,傷風感冒經常“光顧”。他二年級開始跳繩,后來入選了學校跳繩隊。“現在身體強壯多了!”蔡朝暉現在已是小教練了,負責訓練4名新生。 說起跳繩,從小暈車的顧蕓碧體會最深。參加跳繩后,坐車再也沒有暈過。更讓她高興的是,還結識了不少新朋友。雖然隊友耿佳雯和施忱不同班,但因為長期一起訓練,現在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我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前十名。”蔡朝暉說,跳繩沒有影響自己的學習。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學后,跳繩隊會集中訓練。剛開始他有點不適應,感覺做作業的時間往后移了,有點不情愿。可跳繩后覺得神清氣爽,做作業效率反而提高了。 蔡朝暉說,跳繩帶來的好處這么多,因此爸爸媽媽一直都很支持他跳繩。在他的影響下,很多親戚朋友都喜歡上了跳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