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泰興市分界鎮趙莊村民趙小章胡亂扒了幾口午飯,就急匆匆地帶著作業本趕到村部上“中專班”。 年屆60、頭發花白的趙小章已在這個“中專班”讀了一年多。翻開他的作業本,里面記滿了有關蔬菜種植、牲畜養殖的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我文化水平不高,字寫得不好。”看到記者翻看自己的作業本,趙小章有點不好意思。他告訴記者,這個班老師講的課很實用,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拉老師到田頭現場指導。 農技培訓更系統全面 雖然設在村頭,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專班:學制3年,學業期滿后,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頒發國家承認的中專學歷證書。通過職業技能考核合格的學員,還可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中級工專業技能登記證書。 去年,泰興市明確由泰興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村、組推廣非全日制中專學歷教育,培養有學歷、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能創業的高素質勞動者和農業生產所需的中等人才。 泰興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陳勇介紹,開班前,該校抽調精干力量對各村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調研,有針對性地開設了諸如蔬菜栽培、園藝、畜牧、水產養殖之類的專業。比如趙莊村甜豌豆種植面積大,設在該村的“中專班”就開設了從甜豌豆種植、管護到采收乃至銷售的一系列課程,并根據時令應時應景地教授。 趙莊村的“中專班”設在村部人口學校內,下午2點不到,70多位農民學員將教室塞得滿滿當當。 由于“中專班”實行按需教學,不收任何學雜費,對學員沒有任何門檻要求,因而這個班看起來有點特殊,學員中既有青年人,也有花甲老人,還有穿著花花綠綠圍裙、帶著小孩的婦女。 下午2點,正式開課。原本嘈雜的教室一下子鴉雀無聲。為了防止身邊的小孩哭鬧,婦女們早預備了一些糖果。 “甜豌豆怕干喜濕潤的土壤,現在氣候寒冷且較往年干燥,田間管護時要注意防凍害,保持土壤濕潤。”前段時間,趙莊村的甜豌豆剛播完種,當天的課程由泰興農科所黨總支副書記王全友主講,主題是甜豌豆冬季的管護。 課上,村民趙登陸聽得格外認真。這些天,他的豌豆苗出現了小面積凍害。課后,王全友到他田里一看,發現播種時沒有將田間作物清理干凈,造成田間溫度不均,出現凍害。 “與過去不定期或短期的農技集中培訓不同,中專班能就一個作物種植或牲畜養殖系統地教授村民技能,且貫穿于生長培育全過程,更貼近生產實際,對于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農民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更容易接受。”趙莊村黨總支書記趙登平說。 村民搞種養心里更有底 今年4月份,村民趙新才放棄了服裝加工生意,辦起了養雞場。 沒有任何養殖經驗的趙新才要養雞,讓周圍人吃了一驚。“我的服裝廠規模小,主要靠代加工維持,以后肯定會遭到淘汰。不如趁手頭有點錢轉行搞行情看好的養殖業。”趙新才說,沒有經驗不要緊,村里有“中專班”呢。 通過學習,趙新才不僅學會了喂雞,還學會了孵化、防疫。年底,趙新才在村西頭專門蓋起三間雞舍,4000多羽蛋雞成了他生財的寶貝,“每斤雞蛋批發價達到4.2元,到了春節銷售旺季價格還會上漲,看來轉行轉對了。”趙新才笑呵呵地說。 趙扣華是趙莊村的養殖大戶,有10多年的養雞養鴨經驗。“中專班”開設后,他依然堅持每節課都來聽,“養殖過程隨時可能出現意外問題,關鍵在于預防。參加中專班后,我學會了許多畜禽防疫知識,可以避免今后‘臨時抱佛腳’。”今年,趙扣華養殖場沒有出現一起死雞、死鴨現象。 學員趙興龍原是趙莊村的種糧大戶,近兩年,他承包100畝村集體土地種植甜豌豆和韭菜,但效益并不理想。聽說村里辦起了“中專班”,他第一個報了名。“聽老師講課,與大家交流,課后在自家園內搞試驗,理論、技術我基本都掌握了。你看,現在我家的甜豌豆、韭菜長得多好。”利用課間休息間隙,趙興龍特意把記者領到他的承包地里看成果。 教研成果轉化更直接 今年5月,泰興農技推廣中心的一項最新測土配方研究成果,通過“中專班”在趙莊等村組得以推廣應用。 經過檢測,趙莊村土壤中的鉀肥成分相對較少。授課教師很快將這一發現告知中專班學員,要求大家盡量用含鉀高的草木灰替代化肥,以保證作物無公害生產。 “不僅如此,村民們還知道了這里的土壤最適合種西蘭花、甜豌豆,不適合種山藥等作物,在發展種養業時就少走了彎路。”趙登平說。 “學校就在村里,周邊的農業園區、田頭就是最好的課堂,我們能夠現身說法,現場示范、答疑、指導,學用結合,很有意義。”錢黎明是泰興市農干校的一名教師,自被聘為“中專班”兼職教師后,每周周六、周日,往返60多公里到趙莊村為學員講課。一年多來,風雨無阻,從無間斷過。 目前,泰興村頭“中專班”專職教師達到20多人,兼職教師達到300多人。“雖然我們每節課只象征性地給老師幾十元錢,但兼職教師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陳勇說。 “幾十元錢還不夠來回路費呢。作為教職人員,我們更看重的是知識的實用與推廣,這種村頭中專班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講臺,只有在田頭不斷發現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王全友說。 至目前,泰興市已在31個村開辦了村頭“中專班”,在籍學生1773人,并已有65%以上的學員有了自己的創業致富項目。 通 訊 員 呂曉文 馬宏飛 錢 明 陳 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