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高效農業生產中,我市好又多蔬菜種植基地獨辟蹊徑,大力發展紫蘇規模種植,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這些天,市好又多蔬菜種植基地內,當地村民正忙著采收紫蘇,這已經是今年第五批采收紫蘇。基地負責人于建義介紹,這是今年6月份跟日本客商聯合引進的一個項目,紫蘇主要出口到日本。 作為日本料理的蔬菜主料之一,紫蘇具有消炎、抗輻射等作用,在日本需求量較大。今年6月份與日本形成訂單生產之后,市好又多蔬菜公司在百畝溫室大棚里全部種植了紫蘇。 紫蘇屬常年采收蔬菜,每年可以采收二十批以上,經濟效益可觀。于建義告訴記者,一個大棚現在可產紫蘇6000公斤,效益在10萬元左右。 【記者觀察】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特色種植 我市發展高效農業已有多年歷史,蔬菜價格也是忽高忽低,關鍵取決于市場供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各地應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特色種植。 市好又多蔬菜種植基地能夠生產紫蘇,取決于它自身的溫室大棚基礎,僅有了溫室大棚還不行,紫蘇種植還需要相應的生產配套措施。市好又多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于建義介紹,紫蘇是完全不用農藥的,而且紫蘇要經過強日照處理,一天的光照除白天陽光照射以外,每天還要增加6-8個小時補光。 由于溫室大棚對溫度的控制能力較強,可以生產反季節蔬菜,目前茄子、豇豆、辣椒的價格都比較高。但今年大部分露地蔬菜和一般秋延后大棚蔬菜種植品種單一,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低迷。而古溪鎮綠馨園蔬菜種植基地園主崔紅祥卻在茭白種植中獲得了較高效益。他種植的茭白畝產大概在3000斤左右,目前市場行情是一塊五六一斤,到年底能到賣兩塊五甚至達到三塊錢一斤。 【編后】就單個基地和種植業主而言,不管是設施反季節大棚,還是常規大棚、露地種植,關鍵的一點必須要人無我有,瞄準市場空缺,有市場才會有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