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市人力資源維權服務中心現場觀摩會在泰興市舉行,該市維權服務中心建設受到與會人員一致好評。在這里,群眾不僅對自己享有哪些基本權利一目了然,還可享受到便捷的“一廳式”維權服務。 “當前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利益訴求趨于多元化,勞資沖突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的主要因素。”泰興市人社局局長肖榮說,今年起,該市將以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為重點,構建貫通城鄉、依法監管的“大維權”格局。 提供“一廳式”維權服務 上周,泰興市某船廠農民工李某來到該市人社局新成立的勞動維權服務中心大廳,投訴企業拖欠他數月工資。維權服務中心隨即安排專人接待,并指點他填寫投訴申請表、完善需要提供的資料,僅用半小時就完成了投訴受理。“過去遇到維權的事情總怕麻煩。要跑多個部門,前前后后需要好幾天時間,現在人社局專門設立維權服務中心,不再需要輾轉奔波,而且會明確告知辦結時限,方便省心多了。”李某由衷感慨。 今年8月,泰興市人社局按照“大維權、大服務”的總體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將人力資源維權服務中心硬件投入到位。10月初,該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記者看到,該中心設立了監察受理、仲裁受理、工傷受理、信訪受理、退休受理五個服務窗口和一個接待大廳。 泰興市人社局副局長孫豐民告訴記者,新的維權中心將原分屬各職能科室的訴求事項進行整合,選配素質高、業務熟、能力強、善于做群眾工作的人員進廳辦公,辦案效率明顯提升。 此外,中心在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服務承諾制等工作制度上,推出“內部傳遞工作法”的新舉措,即對群眾交辦的需要幾個科室、單位協同辦理的事項,由系統工作人員相互傳遞、協調辦理、依法維權和傾情幫扶。 該局醫療工傷保險科科長張迎慶介紹,以前工傷認定前后需要60天時間,現在在一樓設立受理窗口并實行有效的內部傳遞,只需15天即可完成。 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支隊支隊長姚曉林介紹,建設“一廳式”維權服務中心保證勞動者便捷維權,泰興在全省是第一家,明年將把泰興的這一做法在全市人力資源系統內推廣。 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逾九成 今年初,泰興一外貿服裝廠多名員工因企業未兌現近3個月的加班工資,與業主發生沖突,出現封堵廠門的過激行為。 泰興市人社局迅速啟動勞動爭議調解應急機制,組織勞動仲裁、工會、法院等部門工作人員趕赴現場調處。經過協商,業主答應先兌現一個月的加班工資,余款待企業經營情況好轉后再補發。員工們最終表示愿意立即復工,與企業共渡難關。 今年初,泰興人社部門進一步加強完善調解組織建設,在鄉鎮、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處中心,并在村(社區)和企業內部建立調解工作室。“建立調解工作室,可以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調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肖榮介紹,按照“重調解、慎仲裁、快結案”的工作思路,今年以來,該市基層調解組織已調解各類勞動爭議1500起,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一區四園”是該市工業經濟集聚區,農業產業孵化地,也是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高發地帶。為服務“一區四園”發展,今年4月,泰興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在“一區四園”設立派出庭。派出庭實行屬地管轄,負責處理各轄區范圍內所有的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自4月份運行以來,已處理勞動人事爭議50多起。 今年10月,濱江鎮經濟開發區勞動人事爭議派出庭通過聯動機制,處理了一起長達五年之久的工傷賠償案件。 目前,該市所有村(社區)依托村級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均已建立調解工作室,條件較好的村還設置了獨立的調解辦公場所,面積達20平方米以上。 為方便農民工維權,該市人社局還開辟了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確保“快立、快處、快審、快結”,截至10月底,該局共快捷高效處理360多起農民工維權案件,涉案標的65萬元,案件處理準確率100%。 建立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 日前,泰興圣達銅業有限公司召開工資集體協商會議,與會人員包括企業主代表、職工代表及企業工會代表等。經過一上午的激烈爭論,與會人員達成共識,公司明年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為10% 2000年起,泰興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目前,該市90%的企業已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幾年來,該市企業職工工資得到了快速增長,年均增幅達15%。今年以來,該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1%。 肖榮介紹,今年以來,該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完善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 針對建筑領域和船舶行業農民工集中、用工形式復雜、勞動關系模糊、勞資糾紛頻發的實際,泰興市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在這兩個領域實施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從源頭上治理企業欠薪現象。《關于建設領域實施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的試行意見》規定,建筑業企業須在該市人社局指定的銀行開設保證金專戶繳納保證金,繳納標準為工程總造價的3%,總額不超過80萬元。建筑業企業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繳納保證金連續滿3年,且沒有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可退還應繳保證金總額的80%。 今年8月,該市出臺《泰興市勞動關系應急管理和突發性事件處置應急預案》,建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責任主體,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明確各園區管委會、鄉鎮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為處置勞動關系突發性事件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 今年9月初,該市某建筑工地因投資方工程款未能按時到位,造成百余名外來農民工工資遲遲未發。適逢開學,多數農民工急需寄錢回家給子女上學,因此情緒激動。關鍵時刻,建筑工地所屬鄉鎮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該市勞動關系應急管理和突發性事件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迅速組織職能部門商討應急處理方案。經過多部門聯合協調處理,工人工資全部發放到位。 舉報投訴及信訪案件處理是為職工維權的主要渠道。該市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一方面嚴格案件辦理程序,做到有訴必查,查實必糾;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效率,規定所有案件受理后,5個工作日必須完成初步調查,30個工作日必須完成調查并作出處理決定,大大縮短案件處理周期。截至11月中旬,該隊共受理各類舉報投訴及信訪案件375件,按期結案率達100%;責令用人單位支付職工工資1000多萬元,涉及職工1900多人。撰文/春成 富山 景春 陳輝 建軍 鑫赟 攝影/忠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