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朱旭東)在江蘇省泰興市,35歲的蔣鐵軍被派到一個外村擔任黨總支書記,面對矛盾錯綜復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的局面,他堅持從村里幾條主干道修剪綠化入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成功地打開了村民們的心扉。
蔣鐵軍本是泰興市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黃橋中隊的中隊長,2010年8月,按照泰州市選派機關干部到村任職的整體安排,他來到黃橋鎮東顧村擔任黨總支書記,成為泰州市第二批下派干部之一。 東顧村由原先的東顧村和前顧村合并而成,有10個村民小組2022人。由于村組之間發展不均衡,加上全村90%的農戶姓顧,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突出,抵制外來人員到村任職。蔣鐵軍到任前一個星期,村里還有老村干部上訪,試圖阻止他上任。 “進村半個月,我沒有急著進戶,每天早晚堅持半小時在村里幾條主干道兩側修剪綠化。”細心的蔣鐵軍花70多元買了一大一小兩把修理花草的剪刀,沒人理他則專心修剪綠化,見了群眾則主動發發香煙、聊聊家常。慢慢地,他開始被村民接受,也開始有人主動找他聊想法、談建議。與此同時,他又試著與老支書、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建立個人感情,并與村里的老干部、老黨員單獨交心。一段時間后,老同志們對他予以認可,也樂意幫他出主意。 “村支書‘官’不大事不少,村民生、老、病、死、鄰里糾紛等凡事都得管,這些看起來是小事,卻是做好工作的基礎。”蔣鐵軍說。村里先后有3戶人家由于電線老化或超負荷失火,其中有兩戶家境貧困,他個人送去慰問金并到鎮民政科幫他們爭取援助、找保險公司索賠。去年底,蔣鐵軍私下拜訪幾名一直與村干部作對的村民,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 “沒有不講理的群眾,只有不會做事的干部。”蔣鐵軍說。為方便群眾第一時間找村干部解決問題,他在全村發放了1000多張便民服務卡,上面有村干部的手機號碼,受到村民普遍歡迎。“每時每刻,我們幸福地被他們找來找去,也很樂意成為他們的貼心人。”他說。 一些村干部起初認為他是在作秀,可時間一長,見蔣鐵軍始終默默地做事,他們也跟著動手干了。一年多來,東顧村先后獲得江蘇省康居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創建工作先進村等榮譽稱號。在東顧村蹲點調研的泰州市委常委倪斌表示:“干部做的每一件事,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個好的村支書,必然會給新農村建設帶來全新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