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紅包,無回扣,無缺陷服務。通過“三無醫院”的創建,泰興市醫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水平有了顯著提升。3年來,該市醫務人員主動上交難以退還的紅包142人次計5.95萬元,上交回扣283 人 次 計29.5萬元,全系統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 本報訊(記者 唐春成 申富山通訊員 劉建新 實習生 王幸君)“紅包的錢,我存入你的住院賬戶了。當時不收下,主要是怕你有心理負擔。你能康復就是給我們的最好禮物!”近日,在泰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病房內,患者孫某一家和醫務人員談笑風生,上演了溫馨一幕。 患者孫某,66歲,外科副主任周玉林醫師熱情接待并仔細檢查,診斷其患乙狀結腸腫瘤,并決定進行手術治療。患者兒子說:“現在醫院都有送紅包的‘潛規則’,不送心里總不踏實。周醫生待人熱情,我送了好多次他都拒絕,我只好放下紅包就跑開。”“收受紅包,良心受譴責;生硬拒絕,又怕影響病人情緒。其實送不送紅包,我們都會很盡心做手術。”周醫生說。 2008年起,泰興市在全省醫療機構中率先實施以“無紅包、無回扣、無缺陷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三無醫院”創建活動。如今,該市“無紅包醫院”已達到35個,占應創建單位的97.2%。通過“三無醫院”的創建,該市醫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水平有了顯著提升。3年來,該市醫務人員主動上交難以退還的紅包142人次計5.95萬元,上交回扣283人次計29.5萬元,全系統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 “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日益強烈的背景下,‘三無醫院’創建成為我市衛生系統得民心、順民意、取信于民的‘品牌工程’。”泰興市衛生局局長朱泰石說,隨著“三無醫院”創建的持續開展,該市醫患關系改善明顯。 現年70歲的楊余祿1955年從南通醫士學校畢業后,分配至泰興市曲霞醫院從事臨床工作。1956年8月調至泰興市人民醫院后,歷任內科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一直擔任醫院的大內科主任。50多年來,他沒有接受一個患者及家屬的紅包,也沒有拿過醫藥代表的一分錢回扣。親朋好友找上門,他一推了之:我不管藥;同學同事來拜訪,他個人熱情接待,談起推銷藥品,他一概回答:請按正常渠道辦事。“清白做人,干凈做事”,這不僅是楊余祿的座右銘,也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貫原則。 據了解,今年該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醫務人員拒收“紅包”告知制度、住院病人聯系檔案制度、三級承諾制度和舉報有獎制度,確保入院病人告知率、簽訂醫患合約率達100%,手術病人回訪率不低于50%,對舉報查實收受“紅包”案件給予舉報人同等金額兩倍獎勵。 杜絕回扣是控制醫藥費用,緩解看病貴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無回扣”創建方面,該市實行“熱點”崗位工作人員每兩年輪崗一次制度、基本藥物目錄制度、嚴格處方評價、控制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為遏制“大處方”,該市禁止醫生以任何理由與醫藥銷售代表會面,并利用計算機中心監控用藥情況,對用藥異常、藥費過高的科室和醫生及時問責,對違規供藥廠商進行“封殺”。 百密難免一疏。一個誤診,對醫生而言,可能不足為怪,但是對病人來說,損失卻無法估量。今年起,為真正做到“服務無缺陷”,該市衛生系統深入開展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主要內容的“三好一滿意”活動。 在該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劉曉娟近30年的從醫生涯里,“誤診”一詞就從未出現過。有一患者因眼球突出、視力下降一年,經多方診治無改善而來就診。經詳細追問病史,患者三年前曾有顱腦外傷病史,結合病人當時的體征初步診斷,極可能為較為少見的眼眶動靜脈瘺。但因其眼眶CT未見明顯異常而暫時不能確診,當時考慮為眼眶血管瘤并予以對癥處理。但對這一診斷她一直抱有質疑,為此,她專門請教上級醫院專家和影像科的相關同事。他們告知,如進行特項攝像或進一步作核磁共振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但該病人當時未留下任何聯系方式,她通過回憶門診病歷上的大致姓名及地址設法與他聯系,前后兩天撥了幾十個電話,終于找到了患者,使其得到了正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最終恢復了視力。 據悉,今年該市衛生系統將進一步規范窗口服務,要求掛號、檢驗、“一站式”服務臺等窗口工作人員提前15分鐘掛牌上崗,掛號、取藥等候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無特殊情況,農村30分鐘內、城區10至15分鐘內救護車趕到現場規范開展救治、轉運,市級醫院出院患者一周內電話隨訪率達到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