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泰興市創新機制,制定出臺了《泰興市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實施意見》和《泰興市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整合各級、各類支農資金,發揮了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規模效應。 建立整合協調機制。為確保支農資金整合項目工作的有序開展,泰興市成立了由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市長擔任組長,市財政、農委、水務、審計等相關部門和鄉鎮參加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確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決策支農投入的方向和重點。同時,建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支農資金整合工作中的相關事宜。明確由財政部門負責整合上級、本級各項支農資金,健全財政支農項目專項制度,對符合財政支持范圍的農業項目,組織可行性性研究和專家評估論證,嚴格項目立項條件,提高對財政支農項目申報的科學性、規范性、準確性。對小農水、農業綜合開發、現代高效農業、農村環境整治、農村公益設施建設等項目,通過編制市域發展規劃,各職能部門圍繞規劃建立支農項目庫,組織項目的申報、實施,確保“項目跟著產業走,資金跟著項目走”,建立資金整合協調機制,形成在同一項目區內,資金統一、協調互補、相關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共同實施的體系。目前,該市已形成了“政府決策、財政牽頭、部門主辦、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社會支持”的管理體制。 規范整合資金管理。一是建立統籌使用制度。相關涉農部門根據市涉農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進行項目申報和管理,重大涉農項目申報工作須由相關涉農部門與財政部門協商并經市領導同意后申報,資金管理由財政局負責。同時,建立和完善了財政部門管理資金、相關部門管理項目、審計監察部門監督執行的資金整合工作機制,各類支出資金統一納入財政支農專戶管理,實行縣級報賬制,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撥付,減少資金流轉環節。二是實行審計驗收制度。對重點工程項目,委托審計部門或中介機構,對項目概預算和竣工決算進行審計,杜絕項目預算編制中虛列支出、高估預算和概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偷工減料、降低標準等現象。三是試行績效評價制度。對重點縣建設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及中央支持現代農業發展項目等專項資金,試行了績效評價,極大地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吉學春 王漢平 葛 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