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報業網訊 水利部長陳雷最近批示,要求推廣泰興市加大水利投入增長機制的經驗。
泰興市委、市政府去年初作出破冰之舉,從城市建設用地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拿出15%,其中,10%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5%用于農村道路橋梁建設——這個比例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規定的10%提早了一年。 泰興決策者也并非先知先覺,而是三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們的心:一是泰興以高沙土質居多,加上近20年水利欠賬,以致八成溝渠或淤或漏、1700座泵站失修;二是全市60多萬農民長期飲用地表水,腸胃疾病高發;三是中央和省給予的水利扶持項目,常常由于地方配套資金不足、不及時而功虧一簣。 “為何搞城建、蓋大樓、修馬路有錢,一談到水利這個‘天大的民生’就差錢?從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拿出15%投向水利,不是恩賜,只是向老百姓還債!”市委書記張兆江擲地有聲的話,表達了市委、市政府的共識。令出行隨,去年初,依比例提取的6000萬元水利專項資金,一次性進了市財政專有賬戶,實行紀監、審計監管下的專款專用。加上向上爭取的資金,去年累計水利投入3.23億元,“一年就干了三年的活”。 8月中旬,泰興市又做決定:每年從地方可用財力中提取2%、從城市基金維護稅中提取15%,用于水利建設,逐步建立穩定增長的水利投入機制。(林培顧介鑄 張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