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情懷報長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空軍航空兵某師裝備部原副部長徐建平的情感世界 新華網(wǎng)北京7月29日電(張玉清、李國文、張汨汨、曾倬)有人說,共和國的軍人,肩膀的一頭擔著的是和平與幸福,另一頭擔著的是犧牲與奉獻,家國難兩全。 作為一名機務工作者,徐建平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肩負的特殊使命和責任。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犧牲我個人的點滴幸福,能換來飛行的絕對安全,我無怨無悔。” 28年來,徐建平用默默無聞的行動,用含蓄而內(nèi)斂的愛,詮釋著生命的價值。 “我的兒子最孝順” 每逢春節(jié),徐建平最想給父母打電話,又最怕父母打來電話。 春節(jié),是部隊飛機保障任務最重的時候,也是父母最想見他的時刻。每次接通父母的電話,徐建平只能重復地說:“明年一定回去。” 愛人劉永紅不止一次地勸告徐建平回江蘇老家陪陪父母,徐建平感慨地說:“作為一個兒子,有對父母盡孝的責任;但作為一名軍人,還有對軍隊、對國家盡忠職守的責任,作為受黨教育多年的老兵,我掂量得出輕重。” 2002年,年邁的老母親因高血壓突然中風病倒,徐建平聞訊立刻趕回江蘇老家。在母親的病床前,他天天守夜陪床,寸步不離。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病情逐漸好轉(zhuǎn)。就在這個時候,機務中隊打來電話說,有架飛機出現(xiàn)了故障,同事們想盡辦法都無法排除,想問問老徐有什么辦法。 徐建平知道,如果不是情況緊急,部隊絕不會在這個時候給他打電話。他斟酌再三,決定立刻趕回部隊。他對母親愧疚地說:“媽,部隊有任務,需要我回去。您老好好養(yǎng)病,有時間我就再回來陪您!” 然而,這樣一個連母親生病都不能陪在身邊的人,卻是父母心中最孝順的兒子。 雖然不能親自照顧父母,徐建平卻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每次都詳細詢問父母的近況和生活需要,并盡其所能地供養(yǎng)老人的生活和醫(yī)療費用。2010年5月和10月,徐建平先后給父母郵寄了近兩萬元的生活費。 每次探親結(jié)束回部隊時,徐建平總是抱著父母,熱淚縱橫,他是真的舍不得走啊。生病后,徐建平一直不愿意將自己的病情告訴父母,怕二老擔心。即使父母從老家趕來看望時,他最惦記的還是母親治療高血壓的藥帶沒帶齊。對于父母,他總是滿懷著愧疚。 從事機務保障工作28年來,徐建平僅回過4次老家,沒有陪父母過一個團圓年。 然而,每當徐建平最愧疚時,父親總是勸他:“別總堵心里,爸媽都能理解,公家事大呵!” “我的兒子最孝順!”深明大義的父母,用最廣博的胸懷,最深厚的親情支持著徐建平,而他用堅守崗位、燃盡最后一滴熱血的方式,回報著雙親。這就是一個軍人的大孝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