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虎林 通訊員 陳凌晞 實習生 宗董根)昨天中午,在舉行了一個簡樸的遺體告別儀式后,泰興市民葉亞明的遺體被推上了南京醫科大學派來的專車開往南京,成為我市首例遺體志愿捐獻者。 今年44歲的葉亞明是泰興市一名普通市民,前幾年出國勞務一直在柬埔寨、越南等地做裁縫。2009年上半年,葉亞明被查出患有晚期胃癌。在頑強地與病魔斗爭的同時,一個想法在他心里孕育著:“能否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也許能幫幫別人。” 為實現捐獻遺體的愿望,葉亞明生前耐心地做通了所有家人的思想工作,分別與南京、泰州、泰興等地紅十字會取得聯系,并于今年3月18日鄭重地簽下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書和捐獻眼角膜協議書。“昨天他還是有說有笑的,沒想到早上說走就走了。”妻子陳麗說,為了兌現丈夫生前的遺愿,她在第一時間撥通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接到消息后,市紅十字會迅速聯系了遺體接受單位南京醫科大學。 由于路途遙遠,加之交通不暢,當南京醫科大學專車趕到葉亞明老家——高港胡莊鎮海潮村時,距離葉亞明上午8點30分去世時間已過了4個小時。“為防止器官衰竭,必須在去世6個小時內,取下志愿者的眼角膜,冰凍保存。最好能在泰州就近取。”南京醫科大學隨車工作人員說。 下午1點30分左右,接到紅十字會緊急通知的市人民醫院眼科博士楊水平,帶著手術器械,立即乘著出租車趕到了刁鋪高速路口與南京醫科大學專車匯合。在專車上,經過短暫的摘除手術后,葉亞明的眼角膜被放入特制的保存液中,裝入冰盒,隨專車帶回南京醫院,進行冷藏保存。 昨天下午5點,從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傳來好消息:葉亞明捐獻的眼角膜符合捐獻條件,可以移植給他人,為患者贏得光明。除眼角膜外,葉亞明的遺體將用于醫學研究。 市紅十字會副會長梅有宏說,葉亞明是我市第一例實現遺體捐獻的志愿者,他的這種善舉不僅能醫治其他患者,延續他人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自身生命的延續,體現了社會文明風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