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馮蓓佳 牛利梅)4月20日,一對父子來到泰興市檢察院監所科科長童興飛的辦公室,父親郭某緊緊握住童興飛的手說:“童檢察官,我今天帶小東向您辭行來了!過了這周,小東就要去浙江溫州打工。六年前,多虧您首先伸出援手……”郭某哽咽了,握著茶杯的手微微顫抖,“我們全家都感謝您啊!” 2005年10月10日晚,童興飛在泰興電視臺“敘說”節目中看到了一段令人揪心的報道。一位農民因無力救治病殘的兒子,絕望之余竟產生了“放棄”的極端念頭…… 1998年初春,泰興市郭某夫婦帶著7歲的兒子小東到親戚家串門。頑皮的小東誤食了放在廚房角落里的燒堿,食管被嚴重灼傷。 2005年初,郭某得知南京市某醫院能治療小東的病,但需數萬元人民幣。因為多年為小東求醫問藥,郭家早已家徒四壁,別說數萬元,區區幾百元都拿不出。 當聽到郭某夫婦說曾想“放棄”兒子,以免孩子“活受罪”時,童興飛的心仿佛被狠狠地撞擊了一下,再也坐不住了,“霍”地站起身,一個念頭在腦中油然而生。在和妻子商量后,童興飛從銀行取出了2萬元的積蓄…… 一周后,童興飛在電視臺的幫助下找到了郭某的家。眼前的情景讓童興飛一陣心酸,三間舊瓦房黑乎乎、空蕩蕩的,小東蜷縮在一張木板床上輸液,小臉因痛苦而扭曲著…… 緊握著著檢察官帶著體溫的2萬元捐款,郭某感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臨走前,童興飛勸誡郭某無論如何不能做“傻事”,否則既害了孩子,夫婦倆也會鋃鐺入獄。郭某哽咽著連連點頭,表示決不再動“傻念頭”。 泰興電視臺迅速報道了童興飛的事跡,檢察官捐款2萬元資助農村患病少年的事成了當地的“頭條新聞”,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 此后,郭某夫婦陸續收到社會各界的捐助1萬多元。南京某醫院了解情況后,也主動表示可以部分減免小東的治療費用。 2006年初,小東的食管修復手術獲得成功。經過一段時間的后續治療,小東已基本能夠正常進食。 六年里,每逢節假日,童興飛總會打電話關心小東的生活和學習,并親自送去慰問金和學習用品,小東也親切地稱呼童興飛為“小童叔叔”! 如今,孱弱的少年已經長大成人,并準備挑起家庭的重擔,赴溫州打工。想起小時候的天降之災,想起這么多年童叔叔的關愛。臨走前,小東請求父親一起來向童叔叔告別,表達多年的感激之情。 “小東,好樣兒的!不過,到了溫州還要注意身體,有什么情況,給童叔叔打電話。”一向灑脫的童興飛突然變得絮叨起來! 小東羞澀地笑著:“一定的,小童叔叔,我永遠也忘不了您!” 分別時,父子倆一步三回頭,手揮了又揮,小東不時地擦拭眼角流出的淚水。 目送父子倆遠去的背影,童興飛的眼眶濕潤了,但臉上溢出欣慰的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