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葉桂華 通訊員 懷 忠江 生 韶 華 余 華 慶 濤)一畝地產辣椒5000公斤,一根豇豆1米長,一個茄子重3斤……這些神奇的“太空蔬菜”,今后將會走進我市居民的生活。3月22日,中國航天育種(泰興)基地在泰興市根思鄉掛牌,這也是全省唯一大型的專業航天育種基地。 該基地位于根思鄉井坔村,一期占地面積20畝,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基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根思鄉聯合共建,將開展“太空種子”育種實驗,培育、篩選、定型優質航天新品種,最終在我市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示范推廣種植。 今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免費向泰興基地提供“太空種子”,其中第一批“太空種子”已到,共有10個品種,包括辣椒、茄子、豇豆、西瓜、番茄等品種,屬于我市種植的常規蔬菜品種。 “這些種子真是貴比黃金,如果對外出售,每克超過800元,應該是全中國最貴的種子。”根思鄉副鄉長曹健一直參與該基地項目的引進洽談,他告訴記者,此次引來的“太空種子”總量很少,以克和粒來計量,最多的重750克,最少的僅3克重。 此次“太空種子”的育種試驗,由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獨立承擔。3月14日,研究所播下了3類種子,分別是“黃瓜煙航優3號”、“太空架豆”、“豇豆航豇2號”。 日前,在該研究所的自有試驗大棚內,記者有幸見到了第一批剛剛出芽的“太空種子”種苗。 該試驗大棚實行封閉管理,在悶熱的大棚內,3種種子被分格培育,總面積不足5平方米。經過一周多的孕育,種子已經出苗,其中“黃瓜煙航優3號”出苗4天,不足一寸高,多為二葉苗,葉苗上還沾滿了泥土。同樣出苗4天的“太空架豆”,顯得茁壯了許多,三葉苗或四葉苗正毫無顧忌地張開來,爭奪著陽光。而“豇豆航豇2號”出生最遲,有的才剛剛探出頭,有的才嫩芽萌發,正努力地舒展葉片。 “這些‘太空種子’出芽率在90%以上。從苗情看,對本地環境的適應性較強,但目前還看不出有什么‘過人’之處。”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所長謝建明告訴記者,從下月起,這些種苗將陸續移栽到新建基地的鋼架大棚內。 謝建明透露,從現在起,研究所將當寶貝一樣精心呵護這些種苗,每種“太空種子”都將配備專門的試驗栽培方案。 這些“太空蔬菜”究竟能長成什么樣?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育種研究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豇豆航豇2號”培育出的豇豆平均91.1厘米,最長達120厘米,產量可達3200公斤;“黃瓜煙航優3號”培育出的黃瓜瓜長30至35厘米,肉質厚,質地脆嫩可口,生長速度快,45天即可采摘,播種64至68天后畝產可達5000公斤;“太空架豆”培育的架豆生長期更長,能抗毒病、銹病、細菌性疫病等病毒,畝產可達3000公斤。 據了解,作為第一年試驗性種植,泰興基地成熟的“太空蔬菜”,今年不會走向市場,收獲后將擇優進行再培育、再育種。 中國航天育種(泰興)基地落戶根思鄉之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專門來泰,對土壤結構、氣候、植物生長環境等育種條件進行了科學論證。專家們認為,我市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優越,適宜航天育種,有望培育出性態更穩定、品質更優良的航天種子。 根據計劃,泰興育種基地將先期引進試種春季航椒、茄子、西瓜、冬瓜、豇豆、黃瓜等適合本地口味的“太空種子”20多個品種,年育苗量達160萬株,可供2000畝農田種植。 “太空蔬菜”安全嗎? 據有關資料,“航天育種”,又稱空間誘變育種,是與轉基因、傳統育種完全不同的新育種模式。它利用植物品種自身變異這一特性,用返回式衛星、飛船將植物種子、枝芽帶到離地面200至400公里的太空,給植物創造一個與地面存在巨大差異的微重力、重粒子、多種宇宙射線、大交變磁場環境,以此改變和誘發植物品種的遺傳性變異。 中國農科院空間技術育種中心主任、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劉錄祥介紹,航天育種具有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等特點,能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培育出突破性的優良品種,普遍具有早熟、產量高、抗病蟲害能力強、營養價值高等特點。 “‘太空蔬菜’絕對安全,人們盡可以放心食用。”劉錄祥說,在自然界里,自然環境的變遷也會引起生物發生相應的突變,以適應新的環境。航天育種只是加快了生物的這種變異過程,這種變異的過程是在原基因基礎上變異而來的,不涉及基因移植,因此,這種基因變異不是轉基因,“安全性有保障”。 首批10種“太空種子”播種計劃 種植季節 秋季春季航椒6號航天茄子黃皮西瓜番茄宇番2號櫻桃番茄甜椒宇椒2號豇豆航豇2號黃瓜煙航優3號太空架豆白黃瓜3克5克250粒5克150克10克750克100克750克50粒10.552211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