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超市是一種將傳統融資對接方式轉變為常態化運作的模式。從今年起,金融超市將每逢雙月6日 (逢節假日另行安排)上午在該市行政服務中心六樓營業,各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親自“坐堂”,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以及后續融資等服務。
本報訊(記者 潘榮進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常 斌)2月24日,泰興市中小企業金融超市今年首次開市,95家企業與銀行達成意向性協議,申請貸款3.41億元。
金融超市發端于西方,一般指某家銀行向個人提供的一種涵蓋眾多金融產品與增值服務的一體化經營方式。而國內的中小企業金融超市多為政府主導,集多家金融機構、擔保公司于一體,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的快速直通融資平臺。
據了解,該市中小企業金融超市去年12月6日正式開業,目前已有10家金融機構、3家擔保公司和3家小額貸款公司進駐。“金融超市是一種將傳統融資對接方式轉變為常態化運作的模式。”泰興市經信委副主任焦正龍介紹,從今年起,金融超市將每逢雙月6日(逢節假日另行安排)上午在該市行政服務中心六樓營業,各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親自“坐堂”,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以及后續融資等服務。
為了吸引更多顧客,該市經信委在每個鄉鎮和園區聘請了聯絡員,負責宣傳和收集企業融資需求信息。同時,利用短信平臺定期向近萬名中小企業負責人發布開市通知及金融產品信息。
“傳統的政銀企合作主要是解決大中型企業和大項目的融資難題,對小企業尤其是微小企業的作用不大。”焦正龍說,創辦金融超市的初衷是為小企業、微小企業搭建一個融資平臺。
焦正龍分析,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是造成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金融機構主要分布在城區,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則主要在鄉鎮和園區,雙方缺少交流溝通的渠道。過去,小企業主貸款,想見到銀行負責人很難。而面對上萬家中小企業,銀行要將個性化金融產品推介出去也需要一個平臺。
吳江農村商業銀行泰興支行行長陸惠榮說,作為一家剛入駐泰興的異地支行,對當地企業不熟悉,也沒有大量客戶資源,金融超市則為銀行提供了挖掘商機的最佳平臺,可以低成本地開展營銷。
據了解,金融超市開業兩個多月來,吳江農商行已掌握了17家客戶,達成意向的有6家,成功投放2家、總金額3000萬元。“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審批速度、降低門檻,500萬元以內的貸款,只要企業資料齊全,3天就辦好。”
泰興市潤鵬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褚平忠介紹,他們去年12月6日在金融超市里與吳江農商行第一次接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內銀行就辦好了所有手續,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泰興市創辦的金融超市,探索了一條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新路徑,是一種形式的創新,但距離全面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尚有差距。”市委黨校教授陳雄說,如果銀行的門檻依然很高、中小企業財務依舊不規范,金融超市的可持續性將面臨挑戰。他建議,有關部門引導金融機構適當降低門檻、提供更多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同時創新質押和擔保方式,積極探索應收賬款、收費權質、專有知識技術、許可專利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此外,中小企業要進一步規范內部財務管理,為融資創造有利條件。“我們已經注意到金融超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正著手進行內容創新的相關調研。”焦正龍說,未來,金融超市將朝著銀企對接常態化、產品創新動態化和服務質量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努力將金融超市打造成投資、貸款、擔保一體化的多功能平臺,成為研究分析金融與經濟態勢、制定相應政策的風向標。最終,金融超市將向市民開放,為他們買房、購車提供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