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省吾老人有一手理發的好手藝,是敬老院生活小組的能人。 楊麗 攝 本報訊(記者 楊麗)在一些人心目中,敬老院就是老人養老的地方。在那里,老人有專人照顧,可以什么事都不做。然而,在泰興市虹橋鎮敬老院里,127位五保老人自己組建了種植、養殖、生活、安全和清衛5個勞動小組,常年堅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或自用或出售,自給自足的集體生活豐富多彩。 一個夏天收獲400只南瓜 寒冷的冬日,走進虹橋鎮敬老院卻感到綠意濃濃,每棟宿舍樓前的農田里不是長滿碧綠的青菜就是種滿綠油油的大蔥。不遠處,10畝農田被收拾得干干凈凈,那是敬老院老人們種植水稻、小麥的專用地。 “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種的。”80歲的陸桂芳像個孩子笑呵呵地介紹,一年夏天,她在敬老院的墻角、農田的邊角撒了不少南瓜種,后來竟然收獲了400只大南瓜。敬老院的老人都嘗到了鮮,她自己還得到了幾十元的勞動補助。“有事做等于鍛煉身體。”87歲的周蘭芳手腳靈活、耳聰目明,是安全小組的顧問。哪里的燈壞了,誰家要添置東西了,這些生活安全方面的事都歸她管。每天繞著敬老院走一圈,等于慢跑了一次。 6只山羊換來鴨絨被 74歲的方興法是養殖小組的能人,不僅會做飼料,還特別有耐心,把山羊當成心肝寶貝,每天早上拉出去溜達,晚上再一起回來。在他的精心飼養下,敬老院的山羊個個“肥頭大耳”,引來不少人上門收購。今年,敬老院的6只山羊賣了個好價錢,為老人們換來了鴨絨被。 據了解,敬老院的豬肉、雞蛋、雞肉、蔬菜等都能自給自足,多余出來的為敬老院創收,換成老人們的生活用品。 敬老院有個好管家 虹橋鎮敬老院的老人說,他們生活得富足快樂,全歸功于敬老院有個好管家陶愛萍。 聽到老人們的夸獎,敬老院負責人陶愛萍爽朗地笑了起來。她介紹,該敬老院2005年建立。去年,泰興原新市鎮、七圩鎮的五保老人全部集中到這里來生活。“當時我發現部分老人精神狀態不好。后經打聽,才知道老人們喜歡勞作,不喜歡無所事事地‘吃喝玩樂’。” 于是,陶愛萍發動老人們勞動,并根據大家的特長編排了5個勞動小組。老人們的積極性超出了陶愛萍的想象,不僅從勞動中獲取了健康和快樂,還能自給自足,同時為敬老院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陶愛萍獨特的管理方式引起省民政局的關注。今年初,該敬老院榮獲“江蘇省文明敬老院”稱號,陶愛萍也被評為“全國五保供養先進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