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4時許,我市目前唯一國字號教練高紅來到市體校訓練中心。 一件黑白相間的休閑羽絨服,一雙平底黑色運動鞋,齊肩披發,如鄰家大姐一樣質樸。 在眾多小隊員的要求下,44歲的高紅再次踏上家鄉的足球場,現場秀了一下球技。偶爾的淺笑,自信的眼神,走在運動場,大將風范猶在,時而還透出一股霸氣與殺氣。這種氣概,曾經讓無數世界級前鋒膽寒。 許多球迷聞訊而來,脫下衣服請她簽名。高紅來者不拒,球迷們紛紛拿著簽名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永遠忘不了家鄉情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深深感謝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是你們——家鄉人的親情、友情激勵著我不斷追求做一個對社會、對家鄉有貢獻的人。”剛下車,高紅就緊握著市體校校長樊蓉的手動情地說。 高紅說,在人生處于低谷的時候,啟蒙教練、父母和家鄉人給了她極大的支持。“他們堅信,繼續踢球是一條最適合我走的路。更重要的是,他們讓我相信,只要沉靜一段時間,花很多精力在基本功的建立上,我運動的能力會更好地表現出來。” “那段歲月為我后來走進國家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高紅說,她花了很多時間去練基本功,比如春節放假不回來,留在省隊訓練,家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很快自己便走出困境,成為國家隊的主力門將,并幫助中國女足奪得奧運會、世界杯銀牌各1枚。” 如今雖然不踢足球了,但高紅并未離開足球。退役后,她一直從事著女足宣傳工作,每天仍與足球打交道。平日里,只要一有時間,都會待在電視機前,為進球大喊大叫。 與此同時,高紅現在還有一個身份——中國女足的形象大使。每到一處,她總不忘宣傳女子足球。此次受邀回家鄉,高紅也沒落下女子足球,并特意為家鄉捎來多張最新的世界足壇教練員培訓碟片和一套在游戲中訓練足球的教育大全。 “體育的價值不光體現在競技方面,還有一個是教育方面的,通過體育和游戲的方式去培養孩子們公平、公正的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建立孩子們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還有他們解決沖突的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等等。”高紅說。 她希望這些碟片可以為家鄉的教練帶來最新的足球理念和授課技巧,從而更好地挖掘出“希望之星”。 最要緊的是發展基層足球 進入不惑之年,曾被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譽為“女足第一門”的高紅,如今對自己的運動生涯、對體育的理解,都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認識。 “中國足球最要緊的是發展基層足球,加強青少年培養。”談及中國女足,高紅一臉自豪。因為,足球界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女足看江蘇,江蘇女足看姜堰。” 2009年全運會,江蘇青年女足一路狂勝,最終以絕對優勢輕松奪冠。在奪冠的主力隊員中,姜堰籍隊員占了3席。“姜堰女足之所以成才率高,就是因為當地對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工作做得到位。”高紅舉例說,像周高萍、宋曉麗、衛瑤等隊員不僅是國家隊中的常客,甚至是球隊中的核心。 高紅表示,大力培養青少年球員,應該落實到行動階段,同時要重視青少年球員的文化課教學,不能為了踢球耽誤了學習。“如果既能為球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又能幫其解決未來出路,家長自然就有了積極性,放心地讓孩子練足球。如果全國各地都能像姜堰女足這樣,今后中國足球就根本不用再為后備人才而發愁。” 人物簡介 高紅,1967年出生于泰興市泰興鎮,小學畢業后離開家鄉,1984年開始從事足球運動,1989年正式進入國家隊。1989至1998年,她與隊友連獲五屆亞洲杯冠軍,1993年獲第17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金牌。1995年3月,高紅跟隨國家女足征戰瑞典女足世界杯。高紅表現出色,撲出對手兩個點球,憑借她的神勇表現,中國女足第一次進入世界杯四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高紅隨中國女足獲得銀牌。1999年女足世界杯,高紅幫助女足拿到亞軍,被評為“1999年世界杯最佳門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