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工業園將以江蘇鳳靈集團為龍頭打造樂器制造產業集群。 泰宣 仲明 攝 本報訊(特約記者 張建榮 記者張仲明 申富山)6日,泰興市委召開十一屆十六次全會,回顧總結“十一五”發展歷程,科學謀劃“十二五”發展藍圖,研究部署2011年目標任務。 今年開工建設百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 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在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泰興力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 該市將大力實施項目第一方略,通過招引新興產業的優質項目,世界500強、央企國企和行業高端企業的規模項目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年確保新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個,1億美元或7億人民幣以上項目5個以上。 通過實施產業升級“468”計劃,提升產業業態促轉型。即著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制造“四大新興產業”,大力打造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虹橋新興產業園、醫藥原料藥科技產業園,城東環保科技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六大特色產業園”,加快發展減速機制造、船舶制造及設備、電子電氣、油脂加工、醫藥及包裝材料、汽摩配件、樂器制造、牛仔布織造及服裝加工“八大特色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該市將加快推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科技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并按照“三區五園”的總體布局集聚發展服務業項目。今年計劃新開工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15個。 鞏固擴大高效農業在轉型升級中的基礎作用。全年新增高效農業面積5萬畝,設施農業面積1萬畝。 三項指標實現“五年雙倍增” 該市明確,“十二五”期間,力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居民人均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年遞增13%,一般預算收入年遞增25%以上,確保實現工業技改投入、工業國稅開票銷售、三大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銷售收入“五年雙倍增”。 張兆江把“十二五”期間需要把握的三大重點任務概括為: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努力實現“領先蘇中、再創輝煌”目標;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泰興”。他強調,“十二五”發展工作中必須做到“四個結合”:堅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創新理念科學發展相結合;堅持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堅持推動經濟發展與保障改善民生相結合;堅持解決當前問題與構筑長遠優勢相結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