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促進發展方式根本轉變,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泰興市制定出臺了相關財政政策,全面推進全市工業轉型升級。 該市要求,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政府公共資源,統籌安排現有市級工業類財政性資金,確保用于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市場開拓、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扶持獎勵資金逐年提高。支持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產業振興規劃重大工業項目”,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爭取政策扶持。在技術創新方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企業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高新技術產業所得稅等各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鼓勵其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率優惠;對新辦的中外合資、獨資醫藥類生產、流通企業等,以及區域內兼并重組的醫藥企業稅收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獎勵返還。在新興產業方面:對新上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新興產業項目投產后上繳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按比例給予獎勵;對新興產業項目優先申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在節能減排方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以及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等方面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產能、裝備以及關閉企業給予適當資金補貼支持。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在土地、生產要素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對向化工控制區(點)轉移和產業升級的項目,嚴格執行項目“飛地”政策,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并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 該市明確,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達到4個工作目標:一是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5%以上,高端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產值的比重達40%以上。二是規模總量明顯提高,培育1個規模總量達1500億元級園區和1個1000億元級園區、2個300億元級園區、1個100億元級園區,園區規模總量占全市經濟總量的80%以上。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科技研發投入占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以上;重點骨干和成長型企業建有省、市級企業研發(技術)中心;爭創中國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3-5件(個),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30件(個)以上。四是節能減排進程明顯加快,全市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0%以上,能耗高、污染重、工藝落后的產能設備基本淘汰到位,符合低碳經濟目標要求的先進工藝設備覆蓋率明顯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