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對秸稈進行任何加工即可氣化利用,填補了國內空白;轉動氣化爐底部開關,就能自動排出秸稈炭,確保設備連續運轉;幾乎不產生焦油;氣化過程中產生的秸稈炭、醋液等可以綜合利用;采用專利技術,保證氣化過程中不發生爆燃事故。
本報訊(記者 楊照民 特約記者 蔡金保 通訊員 戴 敏 周林玉)扔幾捆秸稈到氣化爐里,燒了不到5分鐘,一股氣體呼呼地從氣化裝置另一端的氣管里噴出,點燃后,能看到氣體呈純正的藍色。昨天,在泰興市古溪鎮顧莊村,農民顧云江現場給記者演示他發明的秸稈氣化裝置。此前,他用改制的50千瓦秸稈氣化發電機組,已經試發電成功。 這套秸稈氣化發電裝置由控制屏、上料機、氣化爐、風機、氣體凈化裝置、氣體存儲裝置、發電機組等部件組成,目前已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 泰興市能源辦負責人介紹了這套裝置的幾大優點:不需要對秸稈進行任何加工即可氣化利用,填補了國內空白;轉動氣化爐底部開關,就能自動排出秸稈炭,確保設備連續運轉;幾乎不產生焦油;氣化過程中產生的秸稈炭、醋液等可以綜合利用;采用專利技術,保證氣化過程中不發生爆燃事故。“這些優點,多數是目前國內其它氣化爐做不到的。” 顧莊村是泰興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06年曾購買了一套當時在國內技術領先的秸稈氣化爐。這套裝置,須將秸稈打碎或者壓塊才能利用,更讓村民們煩惱的是,使用2小時后,爐內積滿灰燼,必須停機冷卻后,才能把灰掏盡。 2008年起,顧云江在該市能源辦、科技局等部門支持下,投入100多萬元,研究新型秸稈氣化發電裝置。經過2年努力,這套裝置研制成功。 據介紹,秸稈氣化發電的原理是讓秸稈在缺氧狀態下燃燒,產生一氧化碳、甲烷、氫氣等可燃氣,然后將可燃氣輸送到特制的秸稈氣燃機帶動發電機組發電。“秸稈在氣化爐里壓得太緊,容易熄滅;壓得太松,又很容易變成明火。”顧云江說,這套設備通過特定的壓料裝置,確保氣化爐內的秸稈保持最適宜的疏松度,解決了目前國內秸稈氣化的最大技術難題。 使用這套裝置發電,會不會出現電壓不穩的情況?顧云江說絕對不會,改制的燃氣機通過轉速感應信號自動控制發電機轉速,不管負荷大小,都能把轉速穩定在每分鐘1500轉,另外,配套發電機都帶有自動恒壓裝置,確保輸出電壓頻率穩定。 今年8月,該裝置試發電時,輸出的電力成功帶動了45千瓦的動力負荷。顧云江介紹,秸稈氣化發電裝置發的電,將通過自動切換裝置與市電網實行并軌使用,“秸稈發電裝置啟動后,自動切換開關優先選擇自發電力;自發電中斷后,又會自動選擇國家電網電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長期從事木材、竹材的熱加工與利用研究,曾多次來泰興察看這套裝置。“目前國內做氣化爐的很多,但秸稈直接氣化的還未曾見過,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實用性技術,關鍵要在規模化、產業化上下功夫。” 據透露,省有關部門將組織相關專家于近期對該裝置進行技術鑒定,爭取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秸稈總利用率達98%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建斌為首的技術團隊,對這套設備進行了相關測試。測試結果顯示,該裝置秸稈總利用率達到98%以上。據測算,50千瓦發電機組,每天可吃掉1.6噸秸稈,發電1200度,同時供300戶農民用電。每度電的成本約為0.35元,而目前農電價格為每度0.53元。此外,一噸秸稈還可產生300公斤秸稈炭,秸稈炭是鋼鐵企業冶煉特種鋼鐵的重要原料,目前不少鋼鐵企業敞開收購秸稈炭,每噸可賣1000元以上。秸稈炭還可與畜禽肥料混合制成生物有機肥。秸稈氣化過程中產生的秸稈醋液可作生物農藥使用,一噸秸稈可產生250公斤醋液,每噸醋液價格達到600元。 “綜合測算下來,利用秸稈氣化發電裝置,一噸秸稈可獲得860元的效益。今后,我們可以通過提高秸稈收購價格,或者免費為農民收割的形式,徹底解決農村秸稈焚燒問題。”顧云江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