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 羚通 訊 員 陸 蔚 徐軍霞 “您好,來了呀!”“拿不到啊,我幫您!”“您拿好,請慢走!” 聽著一聲聲關切的招呼,拿著免費領取的米、油、毛巾等生活用品,走出泰興市總工會“愛心超市”時,困難職工蔣天平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 去年7月,該市總工會投入10多萬元開辦“愛心超市”,以自選物品形式,對困難職工實施幫扶。凡持該市總工會核發的《特困證》的職工,每月可在超市任選價值100元的生活用品。目前,超市里可供選取的物品已達50余種。“超市里沒有的物品,只要困難職工有需要,我們會及時組織貨源,送到他們手中。”超市工作人員說。 接受幫扶的困難職工,有的年紀很大,有的身體殘疾或身患疾病,他們來選取商品時,超市工作人員會主動上前給予幫助,有的還會送貨上門。殷金蘭是原泰興市絲織廠的下崗職工,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癲癇病,行動不便,其丈夫早逝,女兒又在外地讀大學。得知情況后,工作人員總會定期與她電話聯系,了解其所需物品,按時送到她手中。 困難職工秦女士的丈夫幾年前患腎功能衰竭去世后,女兒成了她全部的希望。去年底,正讀大二的女兒檢查發現腎可能也有問題。秦女士瞬間崩潰了,跑到“愛心超市”向工作人員哭訴她的擔心與絕望。工作人員一邊安撫她,一邊與醫院聯系安排其女就醫。現在,工作人員經常打電話給秦女士,了解其女兒治療和恢復情況。秦女士說,沒有你們的關心與幫助,我可能過不了這個坎的,那時候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件事的發生讓超市工作人員產生了新的想法。他們在超市的一角,專門開辟了一個小空間作為“聊天室”,每當困難職工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心情煩躁需要傾訴時,工作人員就成了最忠實的聽眾,不僅負責傾聽,還盡力幫他們解決困難,化解煩惱。 “愛心超市”營造的關愛氛圍,感動了很多被幫助過的人。泰興市機床有限公司的特困職工潘女士,主動要求成為志愿者,定期來超市幫忙。 “‘愛心超市’只是工會扶貧濟困的一個小小平臺,平臺雖小卻點滴暖心。”泰興市總工會主席劉賽龍表示,該市計劃組織志愿者成立“愛心超市”義工隊伍,對部分特殊困難職工實現上門服務,鼓勵困難職工家庭成員到愛心超市參加公益勞動,形成“受助者助人”的新風尚,力爭把“愛心超市”辦成承載“愛心”的中轉站。同時逐步將下崗無業人員、困難職工、困難農民工等特殊貧困群體均列為“愛心超市”救助對象,根據家庭困難程度,發放金額不等的“愛心超市”購物卡,惠及更多的困難職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