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戴洪星 記者常國梁)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5月21日,記者在泰興市河失鎮高效農業園區 “豐達”生態水果園見到王戈章時,他文縐縐地道出了當下內心的真切感受。作為昆山一家臺資企業的高管,他放棄高薪回到家鄉,計劃投資250萬元,流轉土地520畝,創辦融種養、采摘、餐飲、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生態水果園。 今年40歲的王戈章,河失鎮東石村人,開過公交,跑過銷售。2005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臺灣一電子公司的大老板,被推薦到昆山全資子公司工作。從一般人員干到基層主管,到高級管理人員,手下統率100多號人,年薪接近10萬,成了名副其實的 “白領”。 “在昆山工作期間,周末、節假日常陪老板和客商到昆山巴城鎮星期九休閑生態農莊休閑。”王戈章介紹,由臺商創辦的星期九休閑生態農莊占地700畝,設有水生植物生態區、特種動物區、品果區、垂釣區等12個功能區,集自然生態、觀光休閑、風情體驗、農耕文化等多功能于一身,集中展示了“以農為根、以家為形、以樂為魂、以富為本”的農家旅游特色,每到周末、節假日,游人爆滿,體現了觀光休閑農業美好的前景和生命力。 “我當時就想,與其在擁擠的城市打拼,不如回到發展空間較大的農村。”王戈章回憶,去年9月,家鄉向他伸出了 “橄欖枝”,希望他回來投資生態高效農業開發。 “雖然家人、親戚朋友反對,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農業的大力扶持,加上河失鎮政府以工業標準化廠房理念推進高效農業園區建設的做法,堅定了我返鄉的決心。”王戈章坦言。 從2008年7月起,河失鎮依托如泰運河、新曲河及城黃公路和寧靖鹽高速,規劃6000畝高效農業園區,并投入500多萬元,實施水、電、路、渠、涵等配套設施,并建設了生活、辦公用房、現代農民培訓中心等公用平臺。 “這相當于為我們提供了工業標準化廠房,一落戶就能專心致志開發。”王戈章說,從去年11月份至今年5月份, “豐達”生態水果園一期近300畝葡萄、水蜜桃已定植到位,并套栽了花生、大豆、苗木等經濟作物,這樣長期短期結合,地上地下結合,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據了解,目前,除王戈章外,河失鎮高效農業園區已有山東章丘、東臺及本地10個能人落戶,開發面積3500畝,形成了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甜葉菊、水果等6大特色板塊,預計畝收益在4000元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