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捐款2000元,玉樹地震捐款3000元,幼兒園捐款5600元……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讓一位每月只有1300元退休工資的泰興老人徐亞福走進人們的視線。
徐亞福老人坦言:“是中國人民養(yǎng)育了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是養(yǎng)育大恩?”原來,徐亞福出生于越南,10歲時成為孤兒,被一對在越南行醫(yī)的泰興夫婦收養(yǎng)并帶回泰興。
養(yǎng)父母讓他入了學
“昂共是吃飯,昂夾是吃粥!”
70歲的徐亞福老人身穿紅衣,精神矍鑠,張口就是地道的泰興話。徐亞福一邊手腳麻利地幫癱瘓的妻子翻身,一邊說,“現(xiàn)在我除了記得小時候會說的一點點越南話之外,對越南已經沒什么記憶了。”
比徐亞福年長10歲的老人張阿妹和徐家做了一輩子的鄰居。張阿妹記得,徐亞福養(yǎng)父母在越南行醫(yī),1949年從越南帶回了徐亞福。當時大家都知道,徐亞福剛出生就沒了母親,10歲時親生父親在徐家夫婦工作的醫(yī)院去世。好心的徐家夫婦將他收養(yǎng)并帶回了泰興。
“他,又黑又瘦,不識字不識數。”張阿妹回憶,徐亞福一到泰興就被送到學校去念書,這讓她十分羨慕。因為那個年代,念書對于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是件奢侈的事情,更何況徐亞福還是收養(yǎng)來的越南人。
從此,這個來自越南的小孩就在中國泰興這片土地上生活、學習、工作、結婚、生子。
成長為省勞模
走進徐亞福的家,各種各樣的獎狀和獲獎紀念照片掛滿了三面墻。
“這是我參加揚州市長跑獲得第一名的照片,這是我被廠里評為生產能手的獎狀,還有這個,這個……”滿頭白發(fā)的徐亞福興奮地指著滿墻紅艷艷的獎狀說。
一張1977年5月頒發(fā)的“江蘇省勞動模范”證書勾起老人的回憶。1962年,徐亞福成為泰興市石油機械配件廠的工人。由于工作認真負責,1975年他被調到值班室。在值班的時候,徐亞福發(fā)現(xiàn)廠里每天倒出去的垃圾都會引來很多拾荒者。細看下去,原來拾荒者都是沖著垃圾里的廢銅、廢鐵來的。
“這是很大的浪費啊。”徐亞福說,當年他也沒有太多的想法,每天趕在那些拾荒者之前將垃圾里的廢銅廢鐵揀回來,交還給廠里。這一揀就揀了兩年多,為廠里節(jié)約了很多資源。1977,他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范。
成為省勞模的徐亞福動力更大了,繼續(xù)堅持每天清垃圾,直到10年后無垃圾可清。老人回憶說,十年間他親手清理出來的廢銅廢鐵到底有多少自己也記不清了。
加入中國共產黨
徐亞福說,多年來,他的戶口本上都寫明他出生越南順華市。1989年換新戶口本,他向公安戶籍部門打報告申請。最終,他的出生地才改為江蘇泰興,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人,他十分驕傲。
從1962年參加工作開始,徐亞福每年都會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遞交了30多年,終于在1997年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為什么這么執(zhí)著?徐亞福說,中國人好,泰興人好。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因越南人這個特殊身份,泰興外事辦給他們家提供了很多幫助,不僅提供糧票、布票,甚至還幫他們家置辦了蓋房子用的木材;1992年,在泰興市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徐亞福翻建舊房,住進了漂亮的小洋房;1995年,女兒下崗后,在有關領導的幫助下又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徐亞福說,更關鍵的是養(yǎng)父母讓自己識字學文化,這種養(yǎng)育恩情一生一世都報答不盡。
“我只有回報中國社會,才安心。”從1992年全國發(fā)生特大洪澇災害開始,徐亞福便不斷捐款,至今已經捐款一萬多元。而一名熟悉徐亞福的老團長陳克兵說,其實,徐亞福每月的退休工資只有1300元,還要負擔、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徐亞福的捐款都是從嘴巴里省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