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熊珠琴 通訊員何世龍)2年來,村集體年收入翻了18倍,村民直評村官滿意率達91%,還被評為 “泰州市小康村”、 “泰興市村莊環境整治先進村”和 “泰興市無群眾上訪村”。這就是泰興市古溪鎮溪北村。村干部感嘆,村里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泰興市建設局的掛鉤幫扶。 古溪鎮溪北村位于泰興版圖的東北角,與海安縣雅周鎮交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該村經濟發展一直很落后。至2007年底,該村農民人均收入低于全鎮平均水平,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到2萬元,拖欠債務33萬元。村兩委會辦公室只有兩間舊平頂房和6張破舊辦公桌椅,村組道路多數為泥土路,2座破舊險橋也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2008年,泰興市建設局掛鉤幫扶溪北村。兩年來,該局把幫扶作為轉變機關作風建設的重點,從村環境整治、發展村集體經濟及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給予幫助與指導。 要發展,沒有人才不行。掛鉤幫扶初期,泰興市建設局會同古溪鎮黨委政府調整充實了溪北村兩委會領導班子,并為村里訂閱了30多份報紙雜志,以增長村干部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執政能力與水平。 首先是改變村容村貌。泰興市建設局多次出資改善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資助35萬元,并幫助上爭和協調資金195萬元,溪北村新建了標準化的7間兩層520平方米村兩委會辦公室和農橋一座、水泥路4000米、硬質水渠2600米,并改造電灌站5座。 在泰興市建設局的資助下,溪北村還建成了村里通往海安縣雅周鎮的節點綠色通道500米,新建了苗木基地30畝,并整治河道4000米。2009年,該村實施了村民衛生改廁660戶,建立了村莊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建成全市環境整治先進村。 高效規模農業是讓農民增收的渠道之一。泰興市建設局從外地引來能人,幫助、指導溪北村村民種植草莓100畝,種植秋刀豆100畝。泰興市建設局還對該村的21戶貧困群眾進行結對幫扶。通過給每戶資助300元,幫助他們發展養雞、養鴨、養鵝、養羊等畜牧業,讓他們擺脫了貧困的帽子。至2009年,溪北村實現農民人均年收入865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6萬元,償還債務12萬元。 兩年里,泰興市建設局多次組織實施送科技下鄉、送電腦下鄉、送戲下鄉等活動,給老百姓送上實惠的經濟、精神大餐。 環境變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抱怨就少了。如今的溪北村,村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大大提升,初步形成了優美宜居的村莊環境。去年,該村村民直評村官滿意率達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