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原 上海世博會越來越近,泰州的參展品陸續公布出來。黃橋鎮入選 “中國小城鎮”主題展區;銀杏世寶進入 “世界名特優產品展區”指定參展產品; “泰興花鼓”參加民俗歌舞表演;鳳靈樂器將登場“中國元素”活動區樂坊專區……從目前來看,展品屬特色產品以及文化方面的居多,真正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展品好像還沒聽說過。原因可能很多,組委會要統籌兼顧、上海世博會主題的限制、門檻太高等等。但是說到底,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們具有科技競爭力的產品還不多。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城市騰飛需要科技支撐,當前轉型升級也要靠科技創新來構筑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拉長科技的短板急需加大科技投入、政府的積極引導和人才引進的力度,但是要想這些投入的作用最大化,還需要提高全民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形成 “科技興市”的共識,特別在青少年心中點燃熱愛科技的熱情。在民眾的心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看法,認為科技是專家學者們的事,用心構筑科技優勢來做強做大企業的人還不多,造成科技的集聚效應不明顯,學習型社會建設推進緩慢,F在,太需要一個契機來改變這種狀態。 世博會就是這樣一個契機。在把世博會當做旅游目的地和嘉年華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世博會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科技創新,它是世博會永恒的主題。旅游當然要做好,但是受益僅在一時,通過參與世博會,在我市構建起科技興市的民意基礎,才是它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饋贈。日本大阪世博會后不久,日本決心成為世界技術革命大國。日本技術創新的飛躍正是得益于那次世博會準備的民間基礎。我們的世博游不該為了超過大阪世博會6400萬的參會人數,創造新紀錄,應該為了創造同樣的“后世博”時代。因此,希望市民去上海參會,帶上相機的同時,別忘了帶上一雙科技之眼,在感受科技神奇之光、領受現代科技教育的同時,也能認清我們的距離,并把這種發展的距離感、緊迫感帶給家鄉的人們。 我們實施開放創新戰略,發展新興產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太需要科技創新來支撐。如果借助世博能夠凝聚起科技創新的合力,那么不久的將來,在世博會的中國館,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來自泰州的高精尖產品展現在人們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