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 王 進 特約記者 蔡金保)再過半個月,泰興市新街鎮一品香菌菇種植園今年最后一批金針菇將開始采摘,這批菇產量估計可達6噸多,已全部被徐州一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前預訂。
近幾年,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被譽為 “自然食品”的食用菌金針菇消費量不斷增大,價格走高。金針菇一般分為白金針菇和黃金針菇, “白金針菇對種植環境要求苛刻,一般要保持在3至6攝氏度的低溫環境,在南方的自然條件下大多無法種植。”一品香菌菇種植園負責人李建東告訴記者,相比較而言,黃金針菇纖維對栽培管理的要求稍低,而且產量是白金針菇的2倍。 去年9月,李建東投資80多萬元,流轉土地30畝,建設了6座食用菌大棚種植黃金針菇,年產鮮菇200噸。一品香菌菇種植園由此成為我市最大的黃金針菇種植基地,每年可吸納附近60多名富余勞動力打工,增加農民收入30萬元。 李建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黃金針菇一般9月份開始種,到第二年的4月底,總共可以收獲5批,一座大棚一次可采6噸量,1年就可以收獲30噸。按每公斤兩元的收購價來算,一座大棚一年的收入能達到6萬元。 別人收完菇后的剩料,不是扔掉就是燒掉,在李建東這里卻像寶貝似地存儲起來。 “把這些廢料統一粉碎攪拌后,裝上包料可再種一茬秀珍菇,6月底就能上市,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個大棚還可增加4萬元的收入。”李建東透露,眼下他準備申請商標,投資60萬元新上金針菇深加工流水線,拉長產業鏈條,打造集育菌、栽培、包裝、銷售于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