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馬宏飛 徐 明 本報記者 常國梁
盡管天上飄著零星雪花,但絲毫沒有影響泰興市分界鎮南周村村民到村頭看演出的熱情。 3月8日上午9時許,南周村埠口二組村頭廣場上,在陣陣鼓樂聲中,一場由10多名村民自編自演以 “感受小康”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正在開演。廣場四周圍坐了數百名觀眾。 “正月里來好風光,千家萬戶奔小康;轎車家電迎進門,農民成了城里人……”臺上的四人表演唱 《說唱農家新變化》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年近七旬的本村農民楊新民是本次演出的總策劃。 “這是今年第10場演出。”楊新民告訴記者,自己是一位文藝愛好者,年輕時經常參加村里和鎮上的文藝宣傳活動。近幾年,隨著黨的富民惠民政策進一步深入人心和落實到位,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扳著手指頭對記者說: “道路硬質化, ‘長江水’進農家,農民創業就業渠道增多,家庭生活日益小康……”。 “物質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也得跟得上。”楊新民說,去年11月份,他開始盤算將這幾年新農村建設發生的變化,用身邊的新鮮事策劃一些文娛節目,組織村民自編自演。 這一想法得到了本村當年同一時期文藝骨干的贊成。 “現在日子好過了,咱百姓該有些精神文化追求。自編自演節目,也展示一下咱農民的新形象。我來幫著寫劇本!”50多歲的文藝骨干胡學惠舉雙手贊成。不到一周時間,大家伙兒就報上來40多個節目。由文藝骨干們組成的演出工作小組經過多次商議,最終確定了15個節目。 鄉村大鼓 《送甘泉》唱出了農村改水工程后,人們喝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后的滿足;小品 《沼氣歌》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基層組織務實為民舉措的感激之情;舞蹈 《吉祥頌》展示了基層干部貼心為民的感人場景; “以前只看到家里的老母雞,現在到處看到插秧機、推土機、電視機、電話機……”女聲表演唱 《老太婆喜看六樣機》,反映了新農村百姓富裕生活的現實寫照。 臺上演員傾情演出,臺下觀眾熱情回應。每一個節目演完后,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演出在全體演員高唱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聲中落下帷幕。 楊新民動情地說: “咱農民自辦演出的成功,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大家富裕了,文化娛樂活動也越來越豐富。這樣的演出我們還將辦下去,并根據新農村建設的新變化新成果,使節目常辦常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