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劉 林 通訊員何永卿 馬中林 實(shí)習(xí)記者 葛米芳)提起劉幫銀,泰興市橫垛鎮(zhèn)官垛村的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一個身高只有1.28米、體重不足40公斤、身患脊椎炎的駝背女人,竟把一個光棍多、病號多的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 7歲那年劉幫銀患了脊椎炎,由于無錢治療,時間長了脊椎骨彎曲得像把弓。1990年,26歲的劉幫銀嫁給了鄰村的時家老三時章伯。當(dāng)時的時家,有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還有三個未成家的兄弟:老大時章林身體不好經(jīng)常吐血,不能干體力活,老二時章禮患間隙精神病,常在外流浪,老四時章建性格內(nèi)向,為人木訥。一家七口擠在三間老屋內(nèi)。 為了使家庭早日擺脫貧困,劉幫銀安排四弟跟隨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負(fù)責(zé)6畝多責(zé)任田。劉幫銀不能蹲下干農(nóng)活,每次除草、捆麥,她總是跪在地上,別人一天能干完的活兒,她要耗時三天。忙完田里的活計(jì),還要趕回家照顧兩位多病的老人。 “幫銀平時省吃儉用,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村民陳桂平告訴記者,劉幫銀既要下田干活,又要照顧老人,好吃的總是留給他們,剩飯剩菜都是自己吃。 1992年春節(jié)后的一天凌晨,熟睡中的劉幫銀被一陣孩子的哭聲驚醒,門檻外放著一個被拋棄的女嬰,她趕緊把嬰兒抱回家中。第二天,好心的鄰居勸她把女嬰送掉,但劉幫銀還是說服丈夫把孩子留了下來。孩子被寄養(yǎng)在老大的名下,但當(dāng)媽媽的還是劉幫銀。 三年后,劉幫銀的婆婆、公公先后患病去世,給家里留下了一大筆債務(wù)。有人勸劉幫銀分家,自家三口肯定能過上好日子。而劉幫銀卻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維持好這個家庭。 “幫銀做事想別人多,想自己少。”時章建說,2001年,他在嫂子的張羅下成了家。由于媳婦身體不好,孩子一離開娘胎,就由嫂子幫助喂養(yǎng)。至今,7歲的女兒還撒嬌地偎在幫銀懷里喊媽媽。 2003年7月,劉幫銀踏著三輪車和村干部一起接回了長期在外流浪的二哥,并多方求醫(yī)幫他治病。經(jīng)過一年多的治療,時章禮的病情終于好轉(zhuǎn)。現(xiàn)在,時章禮也跟隨三弟、四弟一起外出打工,他常對人說,再不安分守己為家里掙錢還債,就對不起弟媳婦了。 身患?xì)埣驳膭豌y,用她那勤勞的雙手讓時家變了樣。2007年,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家建起了三間兩層的樓房。如今,她收養(yǎng)的女嬰已經(jīng)初中畢業(yè),兒子在讀初中,侄女即將上小學(xu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