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葉桂華 通訊員孫 華 余 華)今年65歲的陸兆明,是泰興市原汪群鄉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退休以后,他沒有閑著,投資建設了耐美德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該公司總投資1000多萬元,已征地15畝,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廠房。談及此番創業,陸兆明認為: “退下來不能 ‘船到碼頭車到站’,發揮余熱為家鄉發展作點貢獻,是應該的。” 據統計,泰興市現有離休和副鄉局級退休干部1800多人。近年來,這些老干部突破傳統養老觀念,堅持老有所為,燃起了 “二次創業”激情,直接或協助創業項目200多個,吸納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近2000人。 “離退休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目前,泰興大多數老干部身體健康,發揮余熱的愿望強烈。”泰興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長周玉山認為,如何發揮好老干部作用,已成為做好新時期老干部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破解這一課題,泰興市經過調研,決定首先加強老干部黨支部建設,老干部離退休后,組織關系直接進入鄉鎮或機關老干部黨支部。去年10月,泰興市在全市率先啟動 “五好”老干部黨支部創建活動,要求做到支部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組織設置好、活動開展好、群眾反映好。 到目前為止,該市建有各級老干部黨支部73個。在創業過程中,老干部們遇到用地矛盾或者存在資金、技術、市場銷路等難題,黨支部就會及時伸出援手。 張橋鎮楊莊村老干部朱和平,退休后投資創辦起花木苗圃場。“創辦初期,因為流轉土地不夠,苗圃場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朱和平說,鎮老干部黨支部獲悉后,主動出面找村里協調,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并幫他找到林業部門安排技術指導、聯系苗木銷售。目前,該苗圃場產銷兩旺,共吸納20多名村民就業,他們的年收入均在萬元以上。 周玉山分析認為,對于“二次創業”,目前老干部中主要有三種思想顧慮:一是想安享晚年,不愿勞累;二是擔心風險,不敢創業;三是擔心產生與年輕人搶市場、爭飯碗的嫌疑,不想創業。 “針對這些顧慮,泰興市開展了‘我創業、我快樂、我奉獻’的主題活動。”周玉山介紹,這一活動重在引導有能力、有條件的老干部摒棄顧慮,主動創業、帶頭創業、服務創業,展現晚年人生價值。 活動中,該市通過典型引路,重點加強了對老干部的創業指導,并幫助老干部們設計創業之路。 姚王鎮原黨委副書記趙志成退休后,在鎮老干部黨支部的支持下,租賃了劉陳鎮一家閑置企業的30多間廠房,創辦了奧星化工廠,專門生產高檔汽車噴漆中間劑。 “受金融危機沖擊,工廠去年生產形勢受到一定影響,完成年產值700萬元,今年形勢估計會更好。”年近七旬的趙志成雄心不已。 季忠義是濱江鎮的退休干部,退休后與3個兒子一起創辦了大型鍋爐配件生產和安裝企業。作為企業的 “內當家”,季忠義長駐無錫,近年來企業越做越大,去年完成產值近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