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內實現岸線港口、功能分區、產業布局和交通運輸一體化 □加強與常州市鐘樓經濟開發區的對接,實行跨江聯動開發 □接受中心城市特別是中國醫藥城的輻射,規劃建設原料藥配套生產基地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朱桂明 張建榮)怎樣搶抓“后危機時代”的機遇,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新年伊始,泰興把轉型升級的起跳點選擇在沿江一體化開發上。 2月21日,泰興市委在虹橋工業園區召開新春首次常委擴大會,提出打破現有沿江區域行政區劃限制,全力推進岸線港口、功能分區、產業布局和交通運輸 “四個一體化”建設,把泰興沿江打造成 “產業高效集約、空間配置合理、人居環境優良、港城發展一體”,在蘇中蘇北地區領先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板塊。 泰興擁有長江岸線24.2公里,自2003年沿江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已開發利用長江岸線9.79公里。該市沿江地區以1/4的土地面積和1/3的人口,創造了2/3的經濟總量。其中,沿江的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和虹橋工業園區去年完成國稅開票銷售184.5億元,占全市總量的53.5%。但泰興沿江統籌發展協調不夠、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泰興最大的優勢在沿江,最大的后勁也在沿江。抓沿江就是抓全局,得沿江就是得發展。”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說,就泰興而言,推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就是要抓住沿江一體化開發這個核心,整合岸線港口資源,優化產業功能布局,統一編制規劃、統一下達指標、統一財稅分成、統一考核管理、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投融資平臺、統一組織招商,使整個沿江地區的空間規劃更科學、產業布局更合理、資源配置更高效、發展效果更明顯,成為全市招商引資的 “第一載體”,經濟發展的 “第一動力”,對外開放的“第一形象”。 “沿江一體化開發不是 ‘拉郎配’,更不是簡單的 ‘吃拼盤’,必須以科學的規劃來引導。”張兆江介紹,泰興已委托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編制了 《沿江一體化開發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以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和虹橋工業園區規劃為基礎,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性,立足 “岸線港口一體化、功能分區一體化、產業布局一體化、交通運輸一體化”,涵蓋沿江核心區域245平方公里,合理設置化工產業區、高新技術產業園、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區、新興產業片區、船舶機械產業區、金屬材料加工物流區等功能區。 “規劃文本將充分吸納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后作為指導沿江一體化開發的 ‘綱領’。” 新春首次常委擴大會后,泰興市將成立沿江一體化開發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園區、鄉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建立聯席會商制度,定期開展溝通協調,努力做到科學決策、協調推進,確保沿江一體化開發落實到位。 此外,該市還將成立跨江聯動開發協調小組,加強與常州市特別是鐘樓經濟開發區的對接,并積極上爭,力爭獲得省委、省政府和省有關部門在項目審批、工商登記、財稅扶持、用地政策、跨江交通收費減免、沿江高速公路建設、金融扶持、外事等8個方面的優惠政策,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沿江一體化開發。虹橋工業園區和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已簽署合作協議,在虹橋工業園區設立新興產業片區,新興產業片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占地203萬平方米,包括一個科技孵化中心,一個新能源集中區,一個新材料集中區和一個電子信息集中區。 同時,將沿江有關交通干線向泰州長江大橋北接線區延伸,接受中心城市特別是中國醫藥城的輻射,規劃建設中國醫藥城原料藥配套生產基地,實現與泰州的一體化開發。目前,由英國尤爾卡托公司投資1億美元的原料藥項目已落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