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紀 剛 張 莉 榮 華)春節的腳步一天天臨近,大批外出務工農民紛紛返鄉。在泰興市根思鄉井坔村,20多名返鄉農民加入了村民周云峰的泰州遠大家俬藤椅編織外協加工點,節前幫助趕做一份10萬元的外貿訂單,而且表示節后就在家門口“上班”了。 泰州遠大家俬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主要生產花園桌椅、藤椅、沙灘椅等外貿出口產品,現有員工1300多人,在手外貿訂單已經排至今年6月份,總額達5億元。由于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編員工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經營需要。 公司在高港、如皋和泰興市21個鄉鎮設立了像周云峰這樣的外協加工點,就地轉移農村勞力1400人,與在編員工不同的是,這部分人就業靈活,忙時務農、閑時務工,掙錢與照顧家庭兩不誤,人均月收入都在兩千元左右。 公司黨支部副書記陳達泉告訴記者,這些外協加工點門檻較低,只要解決好場地問題,投入一萬元左右的設備,辦理好工商稅務手續,就可以設立外協加工點。 泰興市新街鎮有家私營企業瀕臨倒閉,及時調頭加盟外協加工點,吸收30多個農民工,每月加工收入達6萬多元;宣堡鎮一家外協加工點去年還吸納了20多個外地民工,總人數超過40人,每月加工收入超過10萬元。桌椅、藤椅、沙灘椅編織要求相對簡單,對勞動者素質要求也不高。一些中老年婦女,或者是沒有手藝的農民,甚至是一些殘疾人,都可以到外協加工點務工。每逢農村大忙時節,公司也會相應減少訂單,讓農民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搶收搶種。 公司工會主席、外發加工部長常華介紹,除了對照樣品加工,公司還經常組織培訓,并有技術人員巡回指導,外協加工點基本沒有發生返工現象。 工藝最簡單的產品,每件加工費一般在25元左右,效率高的一天能完成四五件,一天收入就能達到一百元左右。工價最高的單件產品290元,一般也只要兩三天就能完成。 “外協加工點回報快,工資按月發放,從不拖欠。”常華說,根據統計,2009年度共發放外協加工費3300多萬元,其中12月份達340萬元。同時,所有外協加工點都為每個農民工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提供必要的勞保用品,切實保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省社科院泰州分院施亞康研究員對遠大這種用工模式給予肯定,認為這種模式既保證了田有人種,又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收入,還解決了農民工外出帶來的諸如子女教育、老人照料、夫妻團聚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可謂一舉多得。“如有條件解決這部分人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障問題,就更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