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朱敏麗)記者從中丹集團近日召開的年度總結大會上獲悉,2009年,集團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其中,靛藍、氨基苯醚、乙氧基喹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提高15%、10%和10%,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需求下降,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主導全球靛藍、醚類市場價格多年的中丹集團陷入兩難的境地:降價還是不降價? “如果保持原有的價格不變,企業憑借多年行業老大的資格,也許可以收獲豐厚利潤,但相對會失去一些長期合作的客戶。如果降價,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勢必加大,全年效益目標將不能保證。”中丹集團總經理張家慶說。 經過深思熟慮,集團董事層決定降價,與客戶榮辱與共,并提出將2009年作為企業“危機蓄能期”,通過自主創新、挖潛增效積極化危為機。 集團決策經營層親自“掛帥”重大技改項目,信息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三駕馬車齊驅并駕,直指新產品研發和老產品技改。同時,運用南京研究院的科技平臺,靈活采用“院企合作、聯合客戶開發”等方式,借助企業內外部一切力量,全面推進傳統產品工藝、設備、連續化改造,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以更優質的產品占領市場。其中,傳統的靛藍、醚類產品通過開發利用新技術,降低了能耗、物耗,減少了三廢處理量,增強了競爭力,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據統計,去年中丹新開發產品、實施新項目50個。 去年8月,集團集中內外部資源,優化管理架構、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先后減少管理機構10個,精簡管理人員26人,降低各項管理費用近500萬元。最近,企業正積極謀劃全面推行新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降低生產成本。 在市場開發方面,企業通過實施以“商務加研發”為龍頭的策略開拓國內外市場。集團旗下的二分廠以中丹研究院為平臺,大力發展國際商務定制,圍繞國際醫藥、農藥大企業的配套需求,適時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并迅速組織生產。全年開發客戶定制新項目及形成出口產品近40個,接待國際大公司客戶來訪、核查近百次,穩固歐美市場的同時,新開發日本等亞洲客戶近10家。 張家慶說,雖然企業受到危機影響,去年效益有所下滑,但擁有了更強的產品實力和更大、更廣闊的市場。以此為后盾,2010年,企業將把營業收入目標在今年35億元的基礎上提高近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