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放大中國醫藥城唯一的“國”字號醫藥高新區品牌效應?泰興市按照錯位競爭、專業化分工協作的要求,重點建設濟川醫藥工業園、虹橋醫藥園和醫藥物流基地,引導醫藥產業集約集聚發展,加快融入中國醫藥城產業鏈體系,力爭到2011年,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占泰州醫藥產業總量的比重達20%以上,年均增長50%左右。 醫藥產業是泰興工業經濟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現有藥品生產企業20家,藥品包裝材料生產企業36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9家,醫藥產業產銷規模近30億元,并涌現出濟川、中丹等一批規模型企業。 “但醫藥企業‘小而散’的問題相對突出,企業間協作配合較少,資源不能有效共享,區域內行業競爭力難以充分整合,制約了醫藥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泰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云介紹,從現在起至2011年,泰興將集中一切要素,重點建設濟川醫藥工業園、虹橋醫藥園和醫藥物流基地。 濟川醫藥工業園以化學藥品、中成藥、生物藥品為發展重點,力爭到2011年形成50億元的生產規模,建成集藥品制造、產品研發、工業旅游為一體的醫藥工業園。虹橋生物醫藥園以中丹制藥、泰興醫藥化工廠為載體,以生物制藥、新型化學原料藥、制劑為發展重點,力爭到2011年形成20億元的生產能力,建成生物制藥、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的醫藥工業園。以濟川、中丹醫藥園為主體,以醫藥、藥用包裝材料企業為載體,加快建設以醫藥、包裝材料倉儲和配送中心為主的產品銷售基地,力爭到2011年形成10億元的銷售規模,建成醫藥物流基地。 孫云說,將以“兩園”內濟川藥業集團、中丹集團博士后工作站為依托,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加強與著名醫藥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聯合,加快構建醫藥創新體系和功能完備的研發平臺,使醫藥創新的綜合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該市同時鼓勵醫藥企業向“兩園一基地”集聚。孫云介紹,鼓勵政策包括:爭取各類專項資金對進入“兩園一基地”的重大創新項目給予集成式扶持,對符合條件的生物制藥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對生物制藥企業研發經費按稅前50%加計扣除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