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昨天上午,泰興市珊瑚鎮鎮前新村金家海種植的600多畝大棚蔬菜還未全部上市,就被高價訂購一空。 “能有這么好的效益,多虧聘請了農技專家。”這名農技專家叫賈存林,來自海安,年薪15萬元。“這錢花得值!”金家海說,剛上市的番茄,畝產達1萬公斤,產量比周圍的種植大戶足足提高了1倍。“不僅番茄的產量上去了,而且色澤紅艷、果皮厚,每公斤價格高出市場價6毛錢。” 今年初,金家海投資500多萬元發展大棚蔬菜,包括番茄、甜辣椒、萵苣、韭菜、茄子等10個品種。而去年他的600畝地里全部種的是西芹,被人稱為“西芹大王”。 “現在我們鎮種植西芹達到1000畝左右的規模,在銷售上,一度供大于求。”金家海說,除去肥料費、水電費和工錢,雖有贏利,但一旦行情波動較大,有可能血本無歸。 在考察了壽光、東臺、海安等地的種植模式后,金家海意識到了品種多元化的重要性。今年初,金家海按照市場需要調整種植結構,引進了市場銷量大、經濟效益好的10個蔬菜品種。 多元化種植,蔬菜品種的產量、質量尤為重要。在考察了近百名專家后,金家海相中了一名有著16年農業種植經驗,先后到四川、安徽、山東等地進行技術指導的賈存林。 “在他的科學指導下,我今年的蔬菜收入已經接近兩百萬元,效益比預期的高出了1倍多。”金家海告訴記者,為了留住賈存林,他決定在年薪15萬元的基礎上,再拿出每年純利潤的5%作為獎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