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由臺商陳宗喜先生和泰興普豐集團共同投資的尊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該項目總投資800萬元,通過蚯蚓的“消化”,將污泥、生活垃圾、畜禽糞便等轉化出有機肥料和生物飼料,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此舉在國內尚屬首創。省環保廳給予該項目100萬元的獎勵引導資金,希望將普豐集團打造成“農業循環經濟的樣板”。 據了解,目前污泥、生活垃圾、養殖污染已成為許多地方的環境“殺手”,甚至有超過工業污染之勢。“我們為工業污染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愿在這方面少一點遺憾。”省生態農業建設專家組組長、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趙言文告訴記者,尊龍生物將污泥、生活垃圾、畜禽糞便收集“熟化”后喂養蚯蚓,經過蚯蚓消化轉化后,又成為畜禽飼料或有機肥料,創造了區域內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經濟模式,在推進生態農業建設方面具有示范意義。 “達爾文曾說過‘地球上最有用的生物是蚯蚓’。”臺商陳宗喜先生說。他今年67歲,父親是臺灣著名生物專家,大哥研究蚯蚓有30多年歷史。長期的耳濡目染,使陳宗喜年輕時就對蚯蚓養殖開發很有興趣。目前在大陸建有20多個蚯蚓養殖開發基地。 他告訴記者,一條蚯蚓45天成熟,能活4年,是24小時運轉不停的生物機器,畜禽糞便、污泥、蔬菜下腳料、秸稈、豆殼等廢棄物均是它的“主食”,一邊吃一邊拉,拉出的就是高效有機肥和生物飼料。蚯蚓肥料用于花卉,可明顯延長花期,使花更加鮮艷;用于瓜果、蔬菜生產,不僅提高產量,而且可提高品質和儲藏時間;用蚯蚓飼料來喂養雞、鴨、鵝、羊等禽畜,動物不僅膘肥體壯,而且糞便沒有異味。 普豐集團總裁錢鈺鏜透露,蚯蚓渾身是寶,富有藥用價值。下一步,尊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與南京、無錫、臺灣、美國的一些科研單位合作,用南瓜、西紅柿、胡蘿卜等喂食專門做藥用價值的蚯蚓,開發保健膠囊,用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