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 葉桂華)昨天,我市召開推進會,啟動實施新一輪 “千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工程”,33位市級農技專家與項目負責人現場簽約,擔任項目的技術高參,幫助解決實施過程中的科技難題。 根據計劃,從今年起,我市將再用三年時間,組織全市千名科技專家對接實施300個項目,以點帶面,輻射帶動200個行政村,使2萬農戶人均年純收入增長20%以上。 經過挑選,33個興農富民項目被確定為市級重點項目,其中包括靖江野豬馴養、泰興大豆種植、姜堰鮮蛋加工、興化祖代種雞繁育、海陵稻麥推廣、高港泰半夏栽培等。這些項目發展前景廣、示范帶動強、致富農民快,80%以上是現代高效特色農業項目。 今后3年,我市將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興農富民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技術支持。根據目標,我市3年內將重點扶持50個科技貢獻率高的農技協會,培育省級以上農技協會10個,新建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0個,培育農村科普帶頭人20名,逐步形成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帶頭人構成的科普惠農服務鏈。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繆志紅在會上指出,“興農富民工程”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項目為載體,倡導了科教興農的新理念,形成了科教興農的新模式。 各地各部門要從我市農村實際出發,加強科技推廣、科技培訓、農村科普工作,協力推進,著力提高“興農富民工程”實施效果,形成科技服務 “三農”的長效機制。 據了解,2006年3月我市首次啟動 “興農富民工程”,通過落實項目,組織農技專家對接,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培育農技協會等措施,為促進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3年多來,全市共對接108個村,實施119個項目,帶動和輻射9萬多農戶,帶動農民增收5.49億元。 |
